2015年8月13日 星期四

心無罣礙

 2015/8/12  Weds.
心無罣礙
龍樹菩薩《迴諍論》有一偈頌云:「若我宗有者,我則是有過,我宗無物故,如是不得過」,大意是說:如果我有所主張(「宗」)的話,我則會有過失,而我既然沒有任何主張,因此也沒有任何過失。

龍樹此偈傳達般若性空思想,認為「空」並不是一種主張,空本身也是空,即所謂「空亦復空」。龍樹《中論》另一偈頌:「大聖說空法,為離諸見故,若復見有空,諸佛所不化」,亦表達接近的意思。

般若學暨中觀學的空性思想不是我想談的重點,只是對於偈中所說「如是不得過」,有一些聯想而來的感受。

有主張則有過失,沒主張則沒過失(雖然這未必符合現代邏輯蘊涵規則),讓我想到:人要是有所求就有憂懼驚恐,若無所求就沒有憂懼驚恐;如果用一句簡單的成語即是「無欲則剛」。

誠然,人一生多少的害怕都是得失之間的計較、比較,所謂「患得患失」,此「患」字即表達出這樣的害怕;相對的,不計較、不在意,心中就無所畏懼。

《大般若經》云:「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一切法都無所見;於一切法無所見時,其心不驚、不恐、不怖,於一切法心不沈沒、亦不憂悔。」一般大眾誦念的《般若心經》也有類似語句:「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這是人生多美好的境界。但願世間幾多牽掛、幾多煩惱,能在般若空性思想的法水滋潤下,使人復得清涼與自在。

2015.8.12林建德寫於花蓮中觀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