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無量心者,慈、悲、喜、捨。「慈」名愛念眾生,常求安隱樂事以饒益之;「悲」名愍念眾生受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喜」名欲令眾生從樂得歡喜;「捨」名捨三種心,但念眾生不憎不愛。」《大智度論》
2019年2月9日 星期六
最喜愛的一本書
2019. 2. 4 Mon.
最喜愛的一本書
學者以讀書為本務,讀書多而龐雜,雖然豐富了知識,但卻未必足以安定心靈。然而,不管任何人,都應該有一本隨身書或床頭書,不時伴隨著,在遇到困頓或欲尋求平靜的時候,只要翻讀其中幾頁即可以滿足內心需求。
若我有那樣的一本書,則我必須說是《阿含經》,讓我感到輕安、寧靜的一本書。
如果一個虔誠的基督徒最喜愛的書不是《聖經》的話,那肯定不能稱得上是虔誠的基督徒,甚至連基督徒都不是。
雖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阿含經》,甚至佛教徒本身也未必喜歡(如大乘行者樂聞大乘佛法而視之為小乘),但至少必須信受經中所言,畢竟《阿含經》是佛法的根本,一切佛法莫不以此為基礎。如此常隨此經就是常隨著佛法,成為一切苦痛人喜樂的源泉、憂苦的解藥。
《阿含經》告訴我們「欲為苦本」,當痛苦愈大,出離心就愈強,處處告訴人要捨離、放下和超越,使能在短時間中得到療癒,一如經上所說的「寂靜清涼」,而佛之為「大醫王」就在於其藥效神速。
多年來,讀書成為一份工作後,真正喜歡的卻放在一邊,讓人有「捨本逐末」之感。雖然我對於《阿含經》的理解仍相當粗淺,更談不上有深刻體驗,但偶拾隻言片語,仍是深受啟發,甚至是感動。
世間多憂苦、苦海無邊,每個人生命中都要找到一些方法來療傷止痛,如此《阿含經》會是我的首選。以下援引幾句經文以作分享:
「來者不歡喜,去亦不憂慼,於世間和合,解脫不染著」《雜阿含經》
「願以此喜樂善根,日夜精勤繫念修習。」《雜阿含經》
「精進太急,增其掉悔;精進太緩,令人懈怠。是故,汝當平等修習攝受,莫著、莫放逸、莫取相。」《雜阿含經》
「此心不可降伏,難得時宜,受諸苦報。是故,當分別心,當思惟心,善念諸善本。」《增一阿含經》
「若有少少須臾頃,立心正住四念處者,朝行如是,暮必得昇進。彼暮行如是,朝必得昇進。」《中阿含經》
「鄙法不應近,放逸不應行,不應習邪見,增長於世間。 假使有世間,正見增上者,雖復百千生,終不墮惡趣。」《雜阿含經》
「雖誦千章,不義何益?不如一句,聞可得道。雖誦千言,不義何益?不如一義,聞可得道。」《增一阿含經》
「當以二法,專精思惟:所謂止、觀。修習於止,終成於觀;修習觀已,亦成於止。止觀俱修,得諸解脫界。」《雜阿含經》
「不問汝知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 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心善解脫。」《雜阿含經》
最喜愛的一本書
學者以讀書為本務,讀書多而龐雜,雖然豐富了知識,但卻未必足以安定心靈。然而,不管任何人,都應該有一本隨身書或床頭書,不時伴隨著,在遇到困頓或欲尋求平靜的時候,只要翻讀其中幾頁即可以滿足內心需求。
若我有那樣的一本書,則我必須說是《阿含經》,讓我感到輕安、寧靜的一本書。
如果一個虔誠的基督徒最喜愛的書不是《聖經》的話,那肯定不能稱得上是虔誠的基督徒,甚至連基督徒都不是。
雖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阿含經》,甚至佛教徒本身也未必喜歡(如大乘行者樂聞大乘佛法而視之為小乘),但至少必須信受經中所言,畢竟《阿含經》是佛法的根本,一切佛法莫不以此為基礎。如此常隨此經就是常隨著佛法,成為一切苦痛人喜樂的源泉、憂苦的解藥。
《阿含經》告訴我們「欲為苦本」,當痛苦愈大,出離心就愈強,處處告訴人要捨離、放下和超越,使能在短時間中得到療癒,一如經上所說的「寂靜清涼」,而佛之為「大醫王」就在於其藥效神速。
多年來,讀書成為一份工作後,真正喜歡的卻放在一邊,讓人有「捨本逐末」之感。雖然我對於《阿含經》的理解仍相當粗淺,更談不上有深刻體驗,但偶拾隻言片語,仍是深受啟發,甚至是感動。
世間多憂苦、苦海無邊,每個人生命中都要找到一些方法來療傷止痛,如此《阿含經》會是我的首選。以下援引幾句經文以作分享:
「來者不歡喜,去亦不憂慼,於世間和合,解脫不染著」《雜阿含經》
「願以此喜樂善根,日夜精勤繫念修習。」《雜阿含經》
「精進太急,增其掉悔;精進太緩,令人懈怠。是故,汝當平等修習攝受,莫著、莫放逸、莫取相。」《雜阿含經》
「此心不可降伏,難得時宜,受諸苦報。是故,當分別心,當思惟心,善念諸善本。」《增一阿含經》
「若有少少須臾頃,立心正住四念處者,朝行如是,暮必得昇進。彼暮行如是,朝必得昇進。」《中阿含經》
「鄙法不應近,放逸不應行,不應習邪見,增長於世間。 假使有世間,正見增上者,雖復百千生,終不墮惡趣。」《雜阿含經》
「雖誦千章,不義何益?不如一句,聞可得道。雖誦千言,不義何益?不如一義,聞可得道。」《增一阿含經》
「當以二法,專精思惟:所謂止、觀。修習於止,終成於觀;修習觀已,亦成於止。止觀俱修,得諸解脫界。」《雜阿含經》
「不問汝知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 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心善解脫。」《雜阿含經》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