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即身成佛」是不是佛法?

2019. 12.18  Wed.
「即身成佛」是不是佛法?
即身成佛是密教暨藏傳佛教特色之一,著眼於風脈/脈輪、明點等來起修,強調修成「天色身」而成佛;不只是藏密,梵密、唐密/東密等皆有即身成佛的理論。對於即身成佛我從未認真研究過,以下只是淺談個人相當初步的理解。

以這一生的色身、藉身體修煉來成就,這不只是即身成佛而且是現生或當生成佛;如此菩薩道修行不再是三大阿僧祇劫的歷程,卻盼在短暫的生命中以這個身體來成佛。

但這不是初期大乘的佛法通義,而卻帶有方便施設的意涵,「誘之以利」,把速證佛果當作善巧方便來激發修行意志;或許傳揚者及修學者亦有自知之明,未必當真而以為成佛了。

換言之,因為相信成佛可以速得,而且也即將速得,如此更加勇猛精進;例如馬拉松賽跑即將抵達終點,也因此傾全身之力作最後衝刺。可知即身成佛或也有精進修行的勉勵,即身成佛是即時修行,含攝「剋期取證」的意義。

此外,即身成佛重於身,卻未必只限於身,一如密宗「身、口、意」三密加持,身、口、意皆起了修行的作用,只不過身體確為重中之重;在此同時也要知道修行聚焦於身體有其正向助益及反面效果,如何適切拿捏是其中的關鍵,否則方向上易偏離佛法成正等覺的終極目的,修佛成了修道──道家養生術

從正面來看,即身成佛強調「修身」,雖未必得以實現解脫,但至少先把身體練好。如一些共外道法門(大致近於氣功)雖不是心內求法,但透過「風大」把身體練得健康,這也沒有什麼不好,畢竟不少佛教行者「四大不調」、體弱多病,因此若視為一種「身安道隆」的方便自是無可厚非。

事實上,在佛法修行中身心是相互關聯的,身體觀修也是修學佛法的一環,一如「四念住」中「觀身為先」,也如《成佛之道》說:「惑業由分別,分別由於心,心復依於身,是故先觀身」,皆說明了身體在修行上的優先性。

此外,即身成佛之速證佛果或有多重意涵的展現,一如「宗教語言」的特殊性,而未必只聽其表層意義,而還存在其它延伸內涵。就像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也是強調明心見性、頓悟的重要,至於是不是一念悟即成佛就另當別論。這亦以成佛作為一種激勵,藉此誘因來引導覺性之路,多少發揮「先以欲鈎牽」的功用。

只是運用不當,不僅違背般若經教「不證實際」的教示,也如太虛大師所言求取即時成佛之貪心,在菩薩道上誤入歧途。但如上述所言,若從「養生」、「健身」、「安心」等觀點仍有其實效,可知即便是有問題的理論亦可能帶來積極的效益。

後期佛教的修行或有兩種偏失,除了太過強調身體而暢言即身成佛外,另一則著眼於心理而走向唯心,如所謂「即心即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乃至於自心是佛、自心作佛等,都是真常唯心的修行。

一方面,即身成佛太重於現實,把注意力擺放在身體,以具象之身體經驗作為修行境界、成道證果的依據;另一方面,真常唯心則過於理想,以假想觀取代真實觀而未能如實知見事物之本然。

如此,兩者皆不符緣起正見、中道正觀,可視為涉入外道見的權宜說(但外道見未必是魔見、魔說);只是若以「法門無量誓願學」的觀點來看,這些都是修學法門、修行方式,而可以是佛法的一部份(如「世間悉檀」),大乘佛教之海納百川亦於此可見。

相關文章 菩薩不應求成佛 「肉身成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