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5日 星期日

業緣的人生觀

2020. 6.30  Tues.

業緣的人生觀

印順導師<遊心法海六十年>回顧一生佛法的修學(時年81歲),第一節即表示自己「福緣不足勉力而行」,認為在「修行」、「學問」、「修福」三類出家人中,著重在「學問」的「聞思」,但長年講說書寫而成就有限,即在於「福緣不足」。

 

早著民國46年道源長老曾問他:「你是重學問、重智慧的,為什麼修建道場,要叫福嚴精舍呢」?導師說:「老學長!福德因緣不足,智慧也難得成就呀」!他認為自己研求佛法而成就有限,只由於自己的「福緣不足」。[1]

 

當然「福緣不足」是他老人家自謙之詞,畢竟一個人能安享百年嵩壽,備受教界內外尊敬推崇,這不也是福報的象徵?

 

不過,世間一切功成名就,著實涉及福報問題。有人默默無聞、乏人問津,有人卻名實不符、名過其實,這可見知名度也是一個人福報之大小。猶似一個歌星唱功雖一流,但沒有人氣、缺乏「歌迷」(聽眾緣),歌唱得再好也「紅不起來」,甚至不只不紅,還可能落得窮愁潦倒、晚景淒涼;生前被埋没、死後被遺忘。

 

因此,不是歌唱得好就能「紅」;相對的,有些人「暴得大名」,卻明明不怎麼樣,但「洪福齊天」、任誰也阻擋不住,總是八面玲瓏、春風得意,這在各行各業皆然。

 

只不過名實不符,不代表福德不一致,畢竟「業緣不可思議」,或許在某個前世種植下大良福田,使得在今生開花結果。

 

然而「各有因緣莫羨人」,福報總是有限的,總有山窮水盡的一天,因此福報只要夠用就好,亦不用求多,畢竟「福禍相依」,太多有時徒增困擾。

 

只要有足夠的福報從事理想的實踐,一切安之若素、甘之如飴;即便不能像太陽普照世界,也要像螢火蟲一樣在自己的天地裡盡情發光。

 

總之,業緣的人生觀就是知足的人生觀,一切隨順因緣、順其自然,讓人不再苦苦強求,盲目於逐名追利,於此同時也強調創造因緣(畢竟佛教不是宿命論),因緣成熟終有所回報。


[1] 《華雨集第五冊》( Y 29p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