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9日 星期日

「修行的邏輯」

2020. 7.15  Wed.

「修行的邏輯」

《雜阿含經》第810經記載:「佛告阿難:「有一法,多修習已,乃至能令二法滿足。何等為一法?謂安那般那念。多修習已,能令四念處滿足;四念處滿足已,七覺分滿足;七覺分滿足已,明、解脫滿足。」意味著以下的修持過程:安般念(觀呼吸)四念處滿足七覺分滿足明、解脫滿足。 

此經最後表示:「阿難!是名法法相類、法法相潤。如是十三法,一法為增上,一法為門,次第增進,修習滿足。」 

從中透露出諸多重要的訊息,除「安般念」在佛法修行的關鍵性外,也看出佛法修行是環環相扣、觸類旁通的,存在一定的套路理則。 

佛法的修行有其理路,或者所謂「修行的邏輯」,使得「一理通、百理徹」。佛法修行乃依著「因緣法」的理境,揭示一切皆是有因有緣、而至有果有報,卻不是單憑神秘的信仰或外力的救贖。 

可知,佛教修行法門和修行法門之間是可以相互比擬──相互的推敲、推演、推理和推想,合乎「比量」而得以順理而言、而行,甚至得以舉一反三、反多,也因此「一門深入」相當重要,依著一個修行方法切實走到底。 

事實上,佛法之強調「道次第」,已然隱含著「修行的邏輯」,如何循序漸進、如何按部就班,使能拾級而上通向正確的成佛或解脫。 

佛法「修行的邏輯」是理智的、自力的,截然不同於他力宗教之重信靠和救贖。前者「依智得度」,後者「因信得救」,救贖的信仰邏輯截然不同於佛法,如祁克果(Kierkegaard)所言乃是一種「信仰的躍進」(leap of faith),也正因不合常理而顯示基督大能的無與倫比(當然也因不合理而飽受質疑)。 

總之,宗教信仰、宗教實踐需不需要談道理、講邏輯,「自力宗教」和「他力宗教」的答案明顯有別,分別提供「法信人」和「信行人」不同的精神需求,就看每個人屬於什麼樣的根機,選擇適合自己的宗教或法門。

相關文章  佛教重視理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