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

佛法之「挺素」

2020. 8.31  Mon.

佛法之「挺素」

政府宣布美豬、美牛將於明年一月開放來台,儘管慈濟社群致力於「推素」,卻再也難抵政府政策上的拍板定案。雖然慈濟的行動未必得到政府善意回應以及民眾廣大支持,但「勸素」仍會持續進行,畢竟這是一件好事。

 

佛教對素食無疑是支持的,總歸而言可從兩個面向來談,第一是欲望的節制,第二是悲心的長養。吃素就個人修持而言,是欲望的淡化、精神的純一;就利益眾生來說,是苦痛的減除、慈悲的滋長,不管「自利」或「利他」皆關乎心性修養。

 

如果一個人不食眾生肉即能維持生命、常保身體健康,吃肉無疑是「想要」而不是「需要」,屬於欲望過患的「心理」追求,而未必是「生理」所需。

 

欲望大小關乎身心淨化的多少,這不限於佛教,一切宗教或修身養性的傳統無不重視欲望節制,不管是儒家「養心莫善於寡欲」(《孟子》)或者是道家「嗜欲深者天機淺」(莊子》)皆然。

 

可知「清淨心」之少欲知足,有助於精神涵養與靈性提昇;心靈純淨的人對肉食的刺激反而不習慣、不喜歡。而相對於「清淨心」之「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卻有「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之說。

 

就個人而言是身心淨化,就動物而言則是利他實踐。佛法支持吃素的另一原因是「慈心不殺」,佛典即有「夫食肉者斷大悲種」之教示,大乘佛法之不忍眾生苦、不捨一眾生,素食是自然的傾向與必然的選擇;儒家之「聞其聲不忍食其肉」的「不安不忍」,意近於此。

 

「清淨心」是解脫道行者所重,菩薩道除「清淨心」外,更重於「慈悲心」,因此佛法就「清淨心」和「慈悲心」兩大向度來談素食。可知,非但大乘佛法鼓勵素食,小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在條件許可下亦應是支持素食的(至少不會反對)。

 

總之,佛法之「挺素」可從「清淨心」與「慈悲心」得到明確答案。近來再加上氣候變遷,以及吃得太好吃出一身「文明病」,是以基於生態環保、健康養生等,素食更是值得大力宣導、普遍推廣。

 

相關文章  研發「人造肉」


修稿後預計刊於《慈濟》月刊647期「百川歸海」專欄 

護生與護心

佛教慈濟大學 宗教與人文研究所 教授 林建德

政府宣布國外特定肉食品將於明年一月開放來台,儘管許多人致力於「推素」,卻再也難抵政府政策上的拍板定案。雖然「勸素」的行動未必得到政府善意回應以及民眾廣大支持,但素食宣導仍應持續進行,畢竟這是一件好事。 

佛教對素食無疑是支持的,總歸而言可從兩個面向來談,第一是欲望的節制,第二是悲心的長養。吃素就個人修持而言,是欲望的淡化、精神的純一;就利益眾生來說,是苦痛的減除、慈悲的滋長,不管「自利」或「利他」皆關乎心性修養。 

如果一個人不食眾生肉即能維持生命、常保身體健康,吃肉無疑是「想要」而不是「需要」,屬於欲望過患的「心理」追求,而未必是「生理」所需。 

欲望大小關乎身心淨化的多少,這不限於佛教,一切宗教或修身養性的傳統思想,無不重視欲望節制;不管是儒家「養心莫善於寡欲」(《孟子》)或者是道家「嗜欲深者天機淺」(莊子》)皆然。 

可知「清淨心」之少欲知足,有助於精神涵養與靈性提昇;心靈純淨的人對肉食的刺激反而不習慣、不喜歡。而相對於「清淨心」之「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卻有「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之說,以譬喻當權者的目光短淺。 

就個人而言是身心淨化,就動物而言則是利他實踐。佛法支持吃素的另一原因是「慈心不殺」,佛典即有「夫食肉者斷大悲種」之教示,大乘佛法之不忍眾生苦、不捨一眾生,素食是自然的傾向與必然的選擇;儒家之「聞其聲不忍食其肉」的「不安不忍」,意近於此。 

「清淨心」是解脫道行者所重,菩薩道除「清淨心」外,更重於「慈悲心」,因此佛法就「清淨心」和「慈悲心」兩大向度來談素食。可知,非但大乘佛法鼓勵素食,俗稱的小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在條件許可下亦是支持素食的,或者至少不會反對。 

總之,佛法之「挺素」可從「清淨心」與「慈悲心」得到明確答案。近來再加上氣候變遷問題,以及吃得太過、吃出一身「文明病」,是以基於生態環保、健康養生等考量,素食更是值得大力宣導、普遍推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