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8日 星期日

「判教」的修行意義

2020. 10.16  Fri.

「判教」的修行意義

佛法發展源遠流長,依據不同經教論典的學門宗派,已於亞洲各地開枝散葉,林立枝繁葉茂的菩提樹。面對多元分歧的各種教說,「判教」無疑是重要的。

 

「判教」不只在古代印度經論中即存在,中國佛學傳統更是一大特色,不管是古代天台、華嚴等宗派,以及近現代太虛、印順等大師,都進行法義判攝;不只判定各經各論,也從「判教」中自成一說。

 

「判教」的不同,自也引發義理的論爭,背後都涉及繁複的信仰與思想問題。因「判教」所引起的思想紛爭,表面上無關乎修行,實際上卻也密切關聯到修行。

 

「判教」其一目的在於辨明佛法修行的道路,以之作為方向指引。換言之,每一經論、每一法門都提供一條路數,雖然「條條大路通羅馬」,但仍是有遠近、直曲、難易、平坦崎嶇等不同。如此各個法門之間如何抉擇、如何定位,往往是「因人而異」,取決於用路人的行走偏好及體能耐力等。

 

「判教」具有相當的修行意義,在於佛法的義理系統不是形而上、玄學式的知性追求,而可視為是一種「後設觀照」,看似抽象的佛學義理,背後卻有解脫的關懷。

 

猶如「地圖」之所以能「指引迷津」,不復迷失於路途中,在於其有定位和導向的功能;「判教」亦復如此,使能俯瞰整體、全局在握,進而選一條自己想走的路、適合的路。

 

至於「判教」之不同,或在於每一個人身處地理位置的差異,各以自己為中心構想出「法界」的全貌。然佛法「一味」,人所居住的地球只有一個,而且地球是圓的,因此即便選擇不同道路,亦應通往同一目標(皆通向「羅馬」),如是而「法法平等」。

 

「判教」如地圖般的呈顯展開,使能一目了然佛法的修學路徑,「判教」背後的修行意義即在於此;如是佛學研讀亦是為了學佛的目的,佛學與學佛、解與行之間應是「相即不二」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