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3.14 Tues.
感恩作為一種佛教修行
感恩是慈濟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證嚴法師開示最常用的語彙(之一),在慈濟的刊物、出版品等,也不時出現「感恩」二字,帶動台灣感恩文化之形成。
感恩意近於感謝、感激之意,但似又隆重些,而以「恩」來稱之。表面上感恩似和大乘佛法的修行沒有關係,例如菩薩道所重的「六度」萬行,其中並不包括感恩,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也沒有直接關聯到感恩,「普賢十願」等亦然;可知感恩在佛教修行中似乎只有間接關係,只能作延伸式的解讀。
事實上,感恩是大乘佛教修行所重,如迴向偈所說「上報四重恩」之三寶恩、國家恩、父母恩、眾生恩的報恩即是。甚至可說,感恩是菩薩修行所必須,如菩薩道最重視的菩提心,此菩提心修習之所依即是要「知母‧念恩‧念報恩」,如印順法師在《學佛三要》所說。
換言之,菩薩以菩提心為修行主軸,「知恩、念恩、求報恩」成為修學菩提心的依止處;以此為前提或基礎,才進入「慈‧悲‧增上意樂」之菩提心的正修。
如此,依著菩提心在菩薩行的重要性,感恩亦顯得異常重要,沒有感恩就難以深根菩提心。就連聲聞行者發出離心,也要有一定的感恩心,更何況大乘菩薩!
他人對我們有恩,固然要感念之,沒有恩亦當如是,甚至有負於我,亦也感恩之;因為「逆增上緣」的考驗,才使我們變得更好。如此感恩的實踐,不只做到「怨親平等」,也展延「視怨如親」的慈悲胸懷,實現「一體同仁」的大我、無我境界。
感恩是現今熱門研究課題之一,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高度重視此一概念,亦有一些哲學式暨倫理學的後設討論(可見Stanford線上哲學百科全書 gratitude詞條)。如何提出佛教觀點的理解與實踐,當值得吾人深入探討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