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

堅守正義但毋須太過認真

2017.3.24  Fri.
正義必須堅持,但毋須太過認真
對於這世界上的公義問題,大多數虔誠的宗教徒都不甚在意,因為「我的國不在這個世界」,不把公義放在有限的此生此世,而把希望寄放在來世。

如同其它信仰一樣,佛教徒亦常對公共事務暨社會公義冷感。然而,佛弟子不只必須關心正義問題,也必須堅守公平正義;雖不至於嫉惡如仇義憤填膺,但對於大是大非當有明斷,不輕易接受不公不義之情事。

講求公平分配或正義的保障,雖是世間利益、權益的懸念,屬於「世俗諦」層次,但具有現代文明人的公民意識,應該是必要的,只不過與一般公民不同,關心、參與的同時卻心無罣礙,不只停留在「世俗諦」,而尚有「勝義諦」的關懷。

誠然,正義原則屬「世俗諦」,不代表正義不重要,反而是非常重要,因為「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只是不停留在俗諦,而有更高一層的超越理想,一如基督宗教所說「因信稱義」──唯依信仰才有真正的公義可言。

如此堅持正義是世間善惡因果業報的肯認,但這還不足以言解脫,因為解脫是超越善惡的彼岸,超脫一切二元對立。如此,正義必須堅持,但毋須太過認真,而是堅持正義的同時,也懂得跳出來看,站在更高、更廣的觀點看待這一切。

大乘佛法常說:「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面對正義課題亦復如此,正義的追求是行入世之事,但這背後當具備出世的心,這出世的心可以名為慈悲或大愛;亦即以正義為手段、方法,勇於面對不義,或而抗爭、或而懲治,但在此背後卻是無限慈悲、無限同情的。

如此,堅守正義但毋須太過認真,或者投入卻不執著,甚至陷入某種偏激,應該是佛法看待正義課題的一種心態或立場。 

相關文章   正義四層次       正義優先於慈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