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2日 星期日

寬恕是否要先認錯?

2019. 9.15  Sun.
佛教談寬恕是否要先認錯?
    寬恕(forgive)一詞由「for」和「give」相結合,指的是放棄怨恨和憤怒的作為。寬恕意指受到不當對待的一種回應方式,通常被認為是不法行為者加害於被傷害者,而受害者放下對加害者的負面情緒,試著恢復與加害者間的一般關係。[1]如此之寬恕是佛教的重要實踐,為佛教徒普遍教授履行,被認為是佛陀的教義之一。[2]
    儘管與英語單詞「forgiveness」相對應的確切術語仍有待商榷,但上座部和大乘佛教中的khantiPāli)或kshanti(梵文kāānti)、apāramitās的翻譯之一是寬恕,其它則是耐心和寬容。[3]寬恕與寬容有所不同,但都是在回應他人的傷害時所表現的積極態度,包括說謊、犯錯、虐待甚至致命的攻擊等。而Khanti其中一個關鍵是放棄報復或報復的想法,此即意味著寬恕。在佛教的經典中,寬恕的相關教導受到重複。再舉《法句經》為例:[4]
第184句: 諸佛說:「最好的道德實踐是耐心和忍辱;涅槃至上。」比丘不會傷害他人;傷害他人的不是比丘。
第197句:我們確實生活得非常幸福,並不怨恨那些怨恨的人;在眾多怨恨的人當中,我們不怨恨任何人。
第202句:沒有任何烈火比得上愛欲;沒有任何邪惡比得上仇恨;沒有任何弊病猶如五蘊(的累贅);沒有任何幸福可超越寂靜(即涅槃)。

    由此可知,仇恨的生活充滿痛苦,並且對我們的幸福和靈性提升是有害的。《相應部》(Samyutta Nikaya)教導智者不應與愚者相爭相鬥,以憤怒回報憤怒不僅讓事情變得更壞,而且使自己變得更糟。相較之下,不以憤怒回報憤怒的人,就無法贏得一場取勝的戰鬥。[5]此外,根據《增支部》(Aṅguttara Nikāya2.21,有兩種愚蠢的人:第一、不認為他/她的傷害是錯誤的;第二、不恰當地寬恕另一個承認他/ 她錯誤的人。相反的,有兩種智者:一個將自己的錯誤視為錯誤的人,另一個恰當地原諒另一個承認他/她犯錯的人。[6]
    佛教強調赦免或寬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可能有一些問題是需要進一步探索的。例如,我們可以原諒一個沒有承認他/她錯誤的人嗎?也就是說,認錯或悔改是否是寬恕的必要條件嗎?我們可以重構問題意識如下:


       不把犯錯視為是犯錯,受害者倘若選擇原諒他/她,這是明智還是愚昧呢?此乃本文欲討論的問題;亦即,如果沒有悔過,這是否還是恰當的原諒?以下將論證寬恕對佛法教育暨佛教修行至關重要,因此不一定需要以悔悟作為條件。


[1]有關「寬容」進一步哲學性介紹及討論,請參閱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forgiveness/
[2]例如在《法句經》第3句和第4句中說:「他虐待我,他從我身上獲利,他掠奪了我的財物」……那些懷有這種想法的人,敵意不能平息。「他虐待我,他從我身上獲利,他掠奪了我的財物」……那些沒有這種想法的人,仇恨可以得到平息。只有那些不懷敵意的人才能得解脫。因此佛陀不鼓勵用仇恨的方式來平息仇恨,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只有無恨才能讓仇恨得到安撫。也如《法句經》第5章所說:「仇恨在這個世界從未被仇恨所平息。 它只能靠慈愛來平息。 這是一古老的律法。」http://www.tipitaka.net/tipitaka/dhp/index.php
[3]參閱在線版本:The Pali Text Society's Pali-English Dictionary: http://dsal.uchicago.edu/dictionaries/pali/.
[4] http://www.tipitaka.net/tipitaka/dhp/index.php
[5] Vepacitti (or Patience) Sutta, Bodhi, Bhikkhu (trans.) (2000). The Connected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 A Translation of the Saṃyutta Nikāya. Somerville, MA: Wisdom Publications, pp. 321-23.
[6]原文:「Monks, these two are fools. Which two? The one who doesn't see his transgression as a transgression, and the one who doesn't rightfully pardon another who has confessed his transgression. These two are fools." These two are wise people. Which two? The one who sees his transgression as a transgression, and the one who rightfully pardons another who has confessed his transgression. These two are wise people.Thanissaro Bhikkhu譯自巴利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