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2日 星期日

佛法主張無條件寬恕之四

2019. 9.19  Thurs.
感恩傷害我們的人
    除了培養慈悲心和防止被仇恨所傷外,寬恕亦有助於培養寬容、禮讓、忍力、耐力、憐憫、柔軟心、善心、寬宏大量等美德,選擇寬恕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這就是達賴喇嘛認為我們必須將敵人視為良師的原因,因為敵人為我們提供實踐耐心和包容的機會,培養寬恕和慈悲。[1]他認為即使是負面或悲慘的經歷,也可能產生正面的影響。如果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就可以減輕精神負擔並保持內心安寧。達賴喇嘛說,若僅從此角度來想:他已經失去了國家,他的國家遭受大量的破壞和苦難,則幾乎沒有任何正面可言。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因為這些不幸的事情,讓他擁有另一種自由,例如接觸來自不同傳統的人,會見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學習許多有價值的知識而豐富他的生命。[2]

  除了「順增上緣」的正向動力,亦有一種從相反方向提升的「逆增上緣」。若傷害和逆境確實讓人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則寬恕外還需要感恩。如達賴喇嘛所言,從逆境中學習,不把其當作是對我們內心安寧的威脅,而是把傷害我們的人視為是磨練我們耐心的老師。由此角度視之,我們將從逆境中學到諸多寶貴的東西,如學習到忍耐的價值,藉此良機讓我們實踐自律的行為。[3]

    總之,與其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不如將之視為提醒自己避免重犯同樣錯誤的機會。正因為寬恕幫助我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所以我們必須學會感恩這一切經歷,即使是痛苦的經歷。幾乎所有偉大的傳統教義都提倡類似精神。例如耶穌教導我們應該愛我們的敵人;[4]而不是報復和排斥,我們需要默默地接受污辱,以及感謝將這個污辱給我們的人。[5]這些想法聽起來很奇怪,甚至很愚蠢,但為了培養高尚的品格及實現更高的人生境界,寬恕可說是一項必要修煉。


[1] The Dalai Lama,The Dalai Lama’s Book of Wisdom, London: Thorsons, 1999, pp. 77-78.The Dalai Lama and Victor Chan,The Wisdom of Forgiveness, p. 111.
[2] The Dalai Lama, The Dalai Lama’s Book of Wisdom, London: Thorsons, 1999, pp. 36-37.
[3] The Dalai Lama, Ethics for a New Millennium, 107. 正如Victor Chan闡述達賴喇嘛的立場:對達賴喇嘛來說,苦難和逆境是培養耐心和寬容的必要條件。若想要減少仇恨或憤怒等負面情緒,這些性質至關重要。當事情進展順利時,我們不需要耐心和寬容。只有當我們遇到問題時,當我們受苦時,才會真正學到這些美德。一旦我們內化這些性質,慈悲自然湧現。」Victor Chan, The Wisdom of Forgiveness, p. 235.
[4] 正如聖經所說:「但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人禱告,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馬太福音5:44-45
[5] 正如聖經所說,「如果有人打你這邊的臉,把另一邊的臉也讓他打。如果有人剝去你的外衣,那就連內衣也讓他拿去。(路加福音6: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