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3日 星期六

用中國心讀中國哲學

2016. 4.20  Wed.
用中國心讀中國哲學
有報導指出哈佛大學一門中國哲學的課程受到西方學子熱烈歡迎。我想,這一現象可以理解,畢竟中國文化底蘊深厚,諸多洞見值得現代人參照,雖然亦有一些不合時宜之處。

這一股中國哲學熱,是否能引為風潮,仍待後續觀察。大概是國外月亮比較圓,或者遠來和尚會唸經的心理作祟,對於「異國情調」總是新鮮多於認同,或許過一陣子就退燒了。

記得大學時期上中國哲學史課程時,有一位老師表示要「用中國心讀中國哲學」。這句話一直烙印我心,即要回到中國文化脈絡,依其特定背景(包括民族性格),來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相對的,若用西方人慣於懷疑、分析、論證和批判的角度,來解讀國人思想,那可能會有不相應的理解。

最近讀漢學家陳漢生(Chad Hansen)所寫早期中國哲學思想,一方面讚嘆其鞭辟入裡的論理解析(結合分析哲學的觀念方法),一方面也感到格格不入,覺得那未必符於中國古人的原始見解,某種角度可說是「以洋人心讀中國哲學」。

中國哲學要走向世界,還需要一番義理詮釋與建構的過程,我也認同多元詮解的路徑,相信生動的重建會使中國哲學受到更大歡迎,否則僅是教條式的宣講,將令人感到索然無味,甚至引起反彈,只不過「用中國心讀中國哲學」應該仍是重要的。

「用中國心讀中國哲學」,一方面慶幸自己具備某種程度的「中國心」,至少我識得漢字,可以悠遊在傳統國學的哲理智慧中;但另一方面覺得中國哲學發展也可能因此而受限,畢竟「中國心」只限於認同漢文化的人可以擁有,未必足以成為普世性的價值,甚至漢人自己批判漢語哲學亦所在多有。

所以「中國心讀中國哲學」此立場之利弊如何,仍待我們的評估和檢視,在此暫不妄下斷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