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布施中看見慈悲

2017.6.30  Fri.
布施中看見慈悲
菩薩六度萬行中「布施」排列首位,「布施」在佛典分有「財施」、「無畏施」、「法施」三類,此或可分別對應到身、心、靈三個不同面向;亦即「財施」是物質性的給予,「無畏施」是心理的陪伴,給予安定力量使不再害怕恐懼,而「法施」則是給予靈性的指引,依佛法的正知正見導向解脫正途,離苦得樂。

菩薩要「悲智雙運」,行六度萬行或六度波羅蜜,其中六度對應到「慈悲」,唯屬「布施」最為關鍵,「布施」排在首位不是沒有道理的,直接或間接相契於「慈悲」。或可說,「慈悲」是一抽象的觀念、心態,而以「布施」為具體的行為實踐,從給予和付出中體現出菩薩的「慈悲」

「布施」是一種給予,一切形式的給予都可說是「布施」,以展現對他人的慈愛,對眾生的溫情關懷,傳達出利他精神。這樣的給予不拘任何方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甚至沒有錢、沒有力,亦可獻上虔誠祝福之心,如此祝福也可當作一種「布施」形式。

可知,任何對他人的好,有利於他人的善行,都可視為是「布施」,乃至善念的本身也可為一種「布施」。再例如菩薩之退讓、讓步,也可當作是「布施」,把原先認為屬於你的,主動的讓利、贈與,不與之計較相爭。

總之,菩薩「慈悲」的修行以「布施」為要,從給予中縮小自我,擴大胸懷,菩薩之大丈夫格局亦由斯可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