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18 Tues.
「尊重修」
證嚴法師近來開示經常提到「無餘修、無間修、長時修、尊重修」之「四修」,我搜尋一下《大藏經》(電子版CBETA),得知這應是源自世親菩薩之《阿毘達磨俱舍論》卷27〈分別智品〉,原文如下:「初因圓德復有四種:一、無餘修:福德智慧二種資糧修無遺故。二、長時修:經三大劫阿僧企耶修無倦故。三、無間修:精勤勇猛剎那剎那修無廢故。四、尊重修:恭敬所學無所顧惜修無慢故。」
這「四修」大致表示要圓滿佛德之因,必須具備四種修行,第一是累積福慧兩種資糧,沒有絲毫遺漏;第二是經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利益眾生,沒有倦怠;第三是精進勇猛、不空過每分每秒,不間斷、不半途而廢;第四是尊重佛法,以恭敬心求法學法,不起傲慢。
一個菩薩必須勤修此四法,在盡未來際無限長的時間中圓滿福慧功德。當中「尊重修」是我感興趣的,如果就漢譯佛典上下文脈,可知「尊重修」即是「恭敬修」;但以今天的白話文理解,「尊重」和「恭敬」兩字的意義有所不同,雖然英文都可譯為respect,尊重而至尊敬、恭敬,但「恭敬」比起「尊重」而言,顯然更正式隆重了。
「尊重」是證嚴法師給慈濟人的教導之一,如「感恩、尊重、愛」三者常相提並論。從事國際賑災時,其中一個依循的重要原則即為「尊重」(其餘為「直接、重點、務實、感恩、及時」),這「尊重」背後象徵的是一種「平等」精神,不以自我為中心,而等量齊觀自己與別人的關係,不把一己主觀認定的好與善,強行加諸他人身上。
慈濟志工付出無所求,倘若這份愛與關懷別人不接受、不領情,還硬強迫他接受,這樣「以己待人」(用自己認為好的方式來對待別人),已然不是「大愛」,因為愛的背後帶有一定「父權」心態,顯得獨斷、霸道乃至專制,所以證嚴法師之強調「尊重」不是沒有道理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