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不爭之德」

2017. 10.14  Sat.
「不爭之德」
有人的地方就有意見不合,容易延伸許多爭端,如果無法調和取得共識,敬而遠之、甚至避而遠之,或許也是一種因應的方式。或可說,「默然」的本身也是一種意見表達,一種處世的智慧。

相敬如賓(或「如冰」)才能相安無事,在此同時可以有下列心理調適或認知:
一、不與人爭:爭的本身擴大紛爭,帶來更大的對立衝突,對方難堪,自己也不好受,以牙還牙只會惡性循環。
二、另闢戰場:人找不到其它可能才會耿耿於懷,與之相爭相鬥;相對的若能在其它領域中發光發熱,拓展自己天地,就不會枉費心思在一小點上與人競逐。
三、獨行其道:山不轉、路也不轉時,只有自己要轉就有活路走;有道是改變別人困難,改變自己容易,做好本份事一切盡其在我樂在其中。
四、同情善解:不爭是不夠的,還需要在心理上與之和解,不管對方接受與否。

每想到世間無常、生命苦短,一切變得微不足道,沒什麼大不了、也沒什麼好爭的。

相對的,「物損於彼者盈於此」,人生總是有得有失,在失去的同時一定還有許多的擁有,值得我們好好的品味與感受(乃至享受),智愚之間亦由此分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