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5日 星期四

「見真實而得解脫」

2017. 9.30  Sat.
見真實而得解脫」
整個印度哲學之開展皆扣緊著輪迴的思索,視輪迴為共同的前提與預設,如何透過智慧啟悟來實現解脫成為一致的目標。

換言之,古印度思維的根本特色之一在於「見真實而得解脫」,顯示出印度人對於真理、真實與存在的探討,皆有導向解脫的實踐性關懷。[1]佛教亦復如此,其中「見真實」即是相對於「無明」而說,而「得解脫」是不再使痛苦的生命無間歇地延續、流轉。

見真實而得解脫」,一如《般若心經》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此「見真實而得解脫」有三個關鍵字:真實、見、解脫,這似乎可以對應到佛教的三個法印「無常、無我、無生」。

無常是世間現象、實相(「真實」),而面對無常世間倘若我們心中無執,不以我貪、我瞋、我痴來看待(「見」)各種事物,則將一步一步邁向涅槃無生(「解脫」)的實現。

由此可知,「無常、無我、無生」三個法印,乃分別從客體的如實觀察、主體的內在覺知,而走向主客具亡(能所雙泯)的境界,可說呼應了見真實而得解脫」之觀念。


[1] 可參萬金川《詞義之爭與義理之辯》,南投:正觀,1998,頁204-24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