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9日 星期五

「學中做」

2019. 3.25  Mon.

「學中做」

在教育理論中有所謂「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在實踐、實作中學習,強調具體情境中的切身經驗。然而,作為一個學者,尤其以人文學研究為專業,重於理論性研究,究竟什麼才是我們的實踐演練呢?

 

人文學不是應用性學科,雖然可以有「臨床人文」的理想與操作,而不作象牙塔裡的研究,但感覺上還是很抽象的。

 

相對於「做中學」,人文學者主要是在「學中做」(doing by learning),在學習過程中切身體驗,或者為學的過程即是一種做,這種做也是一種入世實踐,主要在於觀念和思想的引導,視思想、觀念啟發也是一種利他,關乎菩薩的慈悲心行。

 

思想的引導不是立竿見影,因此往往容易被忽略。然而佛法重視觀念的正確性,重解門來指引行門實踐(「解行並重」),因此強調正見、正思維的修行。換言之,就「八正道」而言,除正精進通於戒定慧三學外,正命、正業、正語是修行基礎,關乎道德人格的養成,偏重於「戒學」,正念、正定在於「定學」,正見、正思維則是「慧學」,而一般人輕視「慧學」而從「定學」來分判修行的高下,這應是一種偏失。

                                                                                                            

有人認為印順導師沒有修行,但這可說是漠視「慧學」修行的重要,尤其漠視聞思作為修證前行的重要。相對的,我們或應以「學中做」來定位學問僧及人文學者的修行和實踐方式,而這可說是一種以「慧學」為主的修行實踐,而且老實說,這樣的修行也不是多數人都能輕易做到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