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無量心者,慈、悲、喜、捨。「慈」名愛念眾生,常求安隱樂事以饒益之;「悲」名愍念眾生受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喜」名欲令眾生從樂得歡喜;「捨」名捨三種心,但念眾生不憎不愛。」《大智度論》
2019年3月29日 星期五
漸凍人的生活方式
2019. 3.27 Wed.
漸凍人的生活方式
一般人身體健康、四肢活動正常,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無法體會殘病者的辛苦。有一次夜晚輾轉難眠,我索性躺在床上把自己當「漸凍人」,眼睛閉起來一動也不動,就只是注意自己的呼吸,沒想到竟很快的睡著了。
意識經驗是近來學術界研究的熱門課題,在哲學上探討「當一隻蝙蝠是什麼感覺?」(What is it like
to be a bat?),然而人不是蝙蝠自是不會知道當蝙蝠的滋味,這說明經驗感受是主觀內在的,難以進行客觀性的科學研究。然而,成為漸凍人是什麼滋味較可以揣摩,至少在外在形式上可以表現得和他們一樣,雖然不是全部但透過想像和實作或能體驗三分。
人到生命最艱困的時候,反能激發最強勁的力量,最殘破的身體有著最堅韌的靈魂,重度漸凍人就是一例。有人說他們的存在徒然浪費醫療成本、社會資源,但他們的存在實具有重大意義,給人啟發、給人刺激、給人省思、給人感悟。
漸凍人也是人,也是一條寶貴生命,漸凍人也有他的生活,只不過他的生活方式是大多數人難以體會、也不樂見的;但正因為有極大反差,才更需要我們感同身受,去想像、領悟當漸凍人是什麼感覺。
「見苦知福」,人一旦想到他們的悲慘遭遇,任何不如意都瞬間消失,快速地得到療癒,沒什麼放不下也沒什麼好計較的;甚至可以什麼都不要、什麼也不求,一如漸凍人一樣很多都做不了、很多也求不得。
不只是漸凍人,盲人或身患重病之人等都是我們的老師,佛法即是要我們「以苦為師」,時時苦人所苦、感知他們所感知到的,甚至用他們的生活方式來生活,如此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將很不一樣。
漸凍人的生活方式
一般人身體健康、四肢活動正常,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無法體會殘病者的辛苦。有一次夜晚輾轉難眠,我索性躺在床上把自己當「漸凍人」,眼睛閉起來一動也不動,就只是注意自己的呼吸,沒想到竟很快的睡著了。
意識經驗是近來學術界研究的熱門課題,在哲學上探討「當一隻蝙蝠是什麼感覺?」(What is it like
to be a bat?),然而人不是蝙蝠自是不會知道當蝙蝠的滋味,這說明經驗感受是主觀內在的,難以進行客觀性的科學研究。然而,成為漸凍人是什麼滋味較可以揣摩,至少在外在形式上可以表現得和他們一樣,雖然不是全部但透過想像和實作或能體驗三分。
人到生命最艱困的時候,反能激發最強勁的力量,最殘破的身體有著最堅韌的靈魂,重度漸凍人就是一例。有人說他們的存在徒然浪費醫療成本、社會資源,但他們的存在實具有重大意義,給人啟發、給人刺激、給人省思、給人感悟。
漸凍人也是人,也是一條寶貴生命,漸凍人也有他的生活,只不過他的生活方式是大多數人難以體會、也不樂見的;但正因為有極大反差,才更需要我們感同身受,去想像、領悟當漸凍人是什麼感覺。
「見苦知福」,人一旦想到他們的悲慘遭遇,任何不如意都瞬間消失,快速地得到療癒,沒什麼放不下也沒什麼好計較的;甚至可以什麼都不要、什麼也不求,一如漸凍人一樣很多都做不了、很多也求不得。
不只是漸凍人,盲人或身患重病之人等都是我們的老師,佛法即是要我們「以苦為師」,時時苦人所苦、感知他們所感知到的,甚至用他們的生活方式來生活,如此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將很不一樣。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