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0日 星期日

有求必應的信仰是好信仰嗎?

2019. 3.9  Sat.

福慧是修來的而不是求來的

宗教信仰之靈驗常以「有求必應」形容之,一般人祈求平安吉祥、身體健康尚可以理解,但如果祈求平安健康以外的似乎就過了頭,例如升官發財、事業發達、感情順利、婚姻美滿等世俗欲望的滿足。除非所求是為他人著想,而不是為自己而求,否則似顯示信仰品質之低落,佛法的核心精神也不在於此。

 

然而,滿眾生世俗所願是後期秘密大乘佛法的特色(之一),透過法會儀式和上師加持等希冀功名利祿一應俱全。雖然秘密大乘為適應廣大眾生的種需求,汲取不同風俗文化施設形形色色的佛菩薩、龍天護法、神祇夜叉等,顯示了佛法的多元風貌和豐富性,但也因過度方便而衍生層出不窮的問題。

 

原本「欲鈎相牽」是為了「令入佛智」,而今「欲鈎相牽」卻變相成為「欲樂享受,其中利弊得失頗值得——有求必應的信仰是好信仰嗎?重於滿足世俗欲望的佛法(世間悉檀」)是圓滿的佛法嗎?方便如何拿捏而不於隨便乃至下流?

 

相對於此,上座部佛教保持一貫素樸純淨的道風,如緬甸道場以釋迦佛為中心供奉對象,強調止觀禪修以「四念住」修行為主,即便有儀式法會也是相當約單純的。

 

自力宗教的特色在於凡事靠自己,一切皆是自助而後人助、天助乃至於佛助所重的是「福慧雙修」而卻不是「福慧雙求」,換言之智慧與福德是修來的而不是求來的,若能掌握此要點才能掌握到佛法信仰的特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