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日 星期六

「人間佛教」重視在家學佛

2020. 7.26  Sun.

「人間佛教」重視在家學佛

「慈悲」是大乘佛法的主要特質,菩薩道慈悲精神的表現,不外是「入世」與「利他」。關於「人間佛教」的入世利他行,印順導師曾多次說明兩種身份的重要,一是在家人,二是青年人。關於在家人的地位,印順導師在「建設在家佛教的方針」即開宗明義作下列表示: 

復興中國佛教,說起來千頭萬緒,然我們始終以為:應該著重於青年的佛教,知識界的佛教,在家的佛教。今後的中國佛教,如果老是局限於──衰老的,知識水準不足的,出家的(不是說這些人不要學佛,是說不能重在這些人),那麼佛教的光明前途,將永遠不會到來。在這三點中,在家的佛教更為重要。[1] 

過去一般人想到學佛即想到出家,以為佛教是出家人的佛教,學佛等於出家,勸人學佛便等於勸人出家,此乃一普遍誤解;尤其佛教越衰落、越與社會脫節,誤會也就越深。所以印順導師認為:「『學佛並非出家,學佛不必出家』,這是目前應該普遍宣傳的重要論題。」[2]並期許出家的僧眾,不可隨便勸人出家:相對的,他表示未來佛教的發展,應該著重在家的佛教,這樣不但可以免除社會的誤解,也能提高出家眾的素質,亦能「使佛教進入正常而光明的前途」[3]。 

早在太虛大師從事佛教復興運動時,即認定佛教將進入世界化,此時應著重在家。因為在家佛弟子為數眾多,其身份不受限制,易於深入人群的每一個角落和階層,積極從事利他的濟世工作,而如此發揮出來的力量是很巨大的。如果漢傳佛教未來的發展忽略了這個層面,其所能影響的範圍與發揮的效果將極有限。 

印順導師所著重的在家佛教,之中包含兩個重要內容:一、佛化的家庭﹔二、由在家佛弟子來主持弘揚[4]。他認為佛教的修學應從周遭人開始,從自己的家庭去推動,把修學佛法的利益實際帶到自己的家庭,再逐漸擴大組織起來,慢慢向外擴散影響力。另外,對於在家人主持佛法,印順導師亦樂觀其成。從教典去考察,《阿含經》的質多長者,以及大乘經的維摩詰居士、勝鬘夫人,都是弘揚佛法的龍象;另外古代歷史的諸多大德,都是傳授大乘的法將。包括近代的楊仁山、歐陽漸等在家的佛弟子,都肩負起弘揚佛法的重任。只要對佛法的信念、願力、見解、行持,能具備主持佛教的條件,印順導師認為都是值得鼓勵的。[5] 

此外,印順導師認為由在家眾所主持的佛教,有兩點是必須的:一、組織的,二、入世的。唯有透過和合而健全的團體,佛教才能迅速地發展起來;相反的,如果缺乏有制度的組織,其所能發揮的力量就很有限。至於「入世」,是認為每個在家佛弟子的工作崗位,即是修學菩薩道的道場,透過實質參與利他的修行,可以做到佛法淨化世間、利樂人群的目的。 

總之,在家佛教的強調是印順導師「人間佛教」中的一個要點,其認為只要朝在家佛教的目標去努力,推行宣化、修持、慈濟等工作,「中國佛教是會大放光明的」。故云:「中國佛教的前途,我們熱烈的寄望於在家佛教的發展!」[6] 

*本文略修於學生時代舊作 漢傳佛教的展望與願景


[1]  《教制教典與教學》p.81

[2]  《教制教典與教學》p.82

[3]  印順導師說:「發展在家的佛教(提高出家眾的品質),這才能免除社會的誤會,使佛教進入正常而光明的前途。」《教制教典與教學》p.82

[4]  《教制教典與教學》p.82

[5]  印順導師認為佛教發展過程中,大乘佛教已傾向以在家為中心,這和釋尊時代以出家眾為住持佛法的責任不同,主持佛教的在家眾不應受到出家僧人的排斥,相反的還必須襄助此一任務的推動。不過,印順導師認為建設在家佛教,不能因此俗化而變了質,其中對於佛教正知見的確立是其中的關鍵。(見「建設在家佛教的方針」,收在《教制教典與教學》p.86

[6]  《教制教典與教學》p.9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