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7日 星期一

教法根源不等於教法全部

2020. 8.9  Sun.

教法根源不等於教法全部

早在民國三十八年《佛法概論》「自序」中,印順法師即主張大、小乘的融合,認為佛法無所謂大、小乘之別,大乘與小乘只是行願的不同,兩者皆立基於「緣起中道」,並以此作為佛法的唯一正見;而闡釋「緣起」深義的《阿含經》,乃為佛弟子共依的聖典,值得受到特別的重視。

 

雖然阿含的經義是一切佛法的根基,但教法的根源不等於教法的全部,所以任何否認大乘的小乘者(只獨宗阿含為聖典者),或離開小乘的大乘者(貶阿含為小乘根機的教法者),皆是一種偏執。對於如何理解初期聖典,從《佛法概論》序中可整理如下看法:

 

1.佛法是「一味」的,只不過不同根機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2.初期佛法的時代適應性,不能充分表達釋尊的真諦;所以大乘佛法應運而生,帶來新的方便適應,能「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但卻不能忽略大乘的真精神,是能「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的)。

3.佛法流行於世間,不能沒有方便適應,也不能刻舟求劍而停滯於古代。

4.釋尊時代的說法是應機設教的,主要是適應於苦行,厭世的沙門根性(菩薩法,主要適應於樂行)。

5.阿含經》不能看作大乘所貶抑的小乘法,也不能看作是聲聞人所說的唯一聖典,而是要能刺透兩邊,使佛法逐漸取得新的方便適應而發揚起來。

 

由此可知,即使印順法師推崇《阿含經》(或《尼柯耶》)為佛教根本聖典,但不代表他將之視為佛陀教法的全部;相對的,大乘佛法的出現,除了適應時代的發展,也在廣度上滿足了不同眾生的需求。

 

事實上,代表原始佛教思想的《阿含經》與大乘佛教之間關聯的起源與開展,印順法師在著作中著墨甚多,也借重龍樹中觀學「大小共貫」、「四悉檀」等見解,著眼於佛法的全體性和完整面,而提出諸多發人省思的觀點。

 

* 修訂自拙文「綜貫一切佛法而向於佛道──從《復歸佛陀的教導(一)》談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