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8.12 Wed.
「四無量心者,慈、悲、喜、捨。「慈」名愛念眾生,常求安隱樂事以饒益之;「悲」名愍念眾生受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喜」名欲令眾生從樂得歡喜;「捨」名捨三種心,但念眾生不憎不愛。」《大智度論》
2020年8月17日 星期一
為什麼不說「復歸佛陀的教導」?
「回歸佛陀本懷」、「復歸佛陀的教導」或「重現釋尊的教導」等,在現今佛教界偶會聽到,佛弟子追隨佛陀教法乃是毋庸置疑的,但嚴格說來「復歸佛陀的教導」未必是毫無疑義的。
如印順法師在<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說明其「探求佛法的信念與態度」時,曾明確表示其弘揚的宗趣,在於:「立本於根本佛教之淳樸,宏傳中期佛教之行解(梵化之機應慎),攝取後期佛教之確當者,庶足以復興佛教而暢佛之本懷也歟!」也清楚表示:「我不是復古的,也決不是創新的,是主張不違反佛法的本質,從適應現實中,振興純正的佛法。」
可知,印順法師雖立基於根本佛教的解脫道,但卻是宏傳中期佛教的菩薩道(審慎抉擇後期佛教),藉此來復興佛教並「暢佛之本懷」;所著重的不在於「復歸」與「重現」根本佛教的教法,反而還要闡揚大乘菩薩道思想,並認為如此才足以彰顯佛陀教導的內涵及真髓。
「不是復古」也「不是創新」是印順法師的重要見解;其中「不是復古」已某種程度否定「復歸佛陀的教導」的正確性。對於「不是復古」,印順法師著墨甚多,如在<以佛法研究佛法>一文中,也明確表示:「愈古愈真者,忽略了真義的在後期中的更為發揚光大。愈後愈圓滿者,又漠視了畸形發展與病態的演進。」
相對於「復歸佛陀的教導」,印順法師卻說「不復古」,認為「復古」或「愈古愈真」的主張者,忽略了佛教的真義在後期中的顯揚。如此涉及到佛教思想的判攝與發展路線的抉擇,之所以「復歸佛陀教導」,其一即是否定後期佛法的發展是有問題的,而印順法師之不接受「大乘非佛說」亦由此可見。
* 修訂自拙文「綜貫一切佛法而向於佛道──從《復歸佛陀的教導(一)》談起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