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11.3 Tues.
印順佛學之國際接軌
目前台灣高等教育之評鑑,「國際交流」或「國際化」程度,被列為其中重要的評量項目之一;台灣的學術研究,包括佛學研究,同樣也愈來愈看重國際化。但所謂的國際化,所重的是互利互惠、對等式的交流,此除了汲取國外的研究成果與研究經驗外,亦也要提出自身的學術觀點及研究所長,以與人相互分享,並彼此增益。
相較於歐美、日本等地百年以上的佛學研究傳統,我們佛學的學術研究,可說剛起步不久,似乎難以提出足供參考的成果及觀點。雖然如此,這數十年來,幸好有呂澂先生和印順法師等人,在佛學論述上累積一定的成果,使得華語學界的佛學研究,不至於全然繳了白卷。其中從事佛學探索長達七十年時間的印順法師,其佛學論述已然形成系統而為一家之言。
但如何把印順法師的佛教思想向外傳佈,同時接受國際學界的檢視與挑戰,是日後印順佛學發展可注意的一環。如藍吉富先生早在七年前撰寫〈台灣佛教思想史上的後印順時代〉,對於「後印順時代」的印順學發展,提出四點看法,其中第一點即是「與國際學術接軌」。藍吉富指出印順思想的深度與廣度,乃為國人所熟知,但卻在國際學界缺少影響力及關注。相對的,日本「批判佛教」卻曾引起歐美學界所矚目,並曾召開過以此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並出版專書。[1]藍吉富指出,印順法師之佛學論述,其諸多觀點,很可能比「批判佛教」更為深刻,但卻不受青睞,而這是華人佛學研究可作思考的;因此,如何將印順思想推介到國際學術界,[2]成了國內從事相關研究者的任務之一。
總之,印順佛學的國際化是未來可注意的,使印順法師的佛學觀點,能提供予國際佛學界作參考,而本文即略舉數點為例以作說明。是以本論文之撰寫,除回顧過去國際學界對印順法師佛教思想之短暫迴響外,主要以印順法師之中觀學、判教觀點、研究方法及大乘起源說之論述,來談論印順佛學走向國際的可能的方向;最後在結語中,對於印順學研究團隊之形成提出展望。
*取自拙稿〈印順學發展芻議──印順佛學走向國際之省思〉(《玄奘佛學學報》第12期,2009年11月);十多年前舊作,如今看來不滿意處甚多,但也代表那時的心境與想法。
[1] 可見Jamie
Hubbard, Paul Loren Swanson Eds, Pruning
the Bodhi Tree: The Storm Over Critical Buddhism,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7。
[2] 過去國人也有一些努力的成果,如聖嚴法師也曾在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近代中國佛教史上的四位思想家,除了明末澫益,近代太虛歐陽竟無外,再來就是印順法師,其說:「目的依舊是為了介紹印順法師給世界的佛教學術界知道,我們中國現在也有這樣的一位思想家。」見《聖嚴法師學思歷程》,台北:正中,1994,頁177。該文可見於印順法師編《法海微波》,台北:正聞,1987,頁319~3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