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11.23 Mon.
「四無量心者,慈、悲、喜、捨。「慈」名愛念眾生,常求安隱樂事以饒益之;「悲」名愍念眾生受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喜」名欲令眾生從樂得歡喜;「捨」名捨三種心,但念眾生不憎不愛。」《大智度論》
2020年11月26日 星期四
理性與信仰
理性與信仰
理性不能回答所有問題,但理性卻得以避免不少問題,尤其面對宗教信仰,更應有不能不理性、不能太理性之「中道」立場。
「人是理性的動物」,但不代表人「只是」理性的動物,除了理性外,人還有情感、知覺、悟性、欲望、意志等精神活動。因此理性與信仰之間溝渠的跨越,就有待其他能力來補足,有別於理智以外其他能力的補足。
信仰或重於天啟(啟示revelation)、或重於覺悟(enlightenment),有其合理性、也有其非理性(non-rational)向度,其中也關乎經驗和體驗的感知部份;只要不是反理性(anti-rational)或不理性(irrational)即可,反理性落於神秘、虛玄,不理性淪為情緒奴隸,偏執而任性。
對正信宗教而言,理性是重要的,但卻也不限於理性,理性的知解外還有感通與體悟。是以佛法不限於理性進路的認識,徒然只是理性、只有理性,或亦有「隔靴搔癢」之失,以及「聞見愈雜,知識愈迷」(陸象山語)之弊。
理性之外,「悟性」是另一參照,如禪宗之「開悟」不再只是知解,而卻是一種直觀力和直覺力;鈴木大拙所說的「般若直觀」,牟宗三所言的「智的直覺」,意或在此。
總之,理性與信仰之辨證,在於兩者間「不即不離」,既要知而後信、也要信而後知,這意味著宗教信仰之「全精神性」──以理性為起點、基點引導人類全面能力的提昇,最後「神入」於不可思議的絕妙境界。
相關文章 「中道」理性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