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5.30 Wed.
情感與信仰
宗教哲學中探討理性與信仰問題,如可否透過理性來認識信仰、論證信仰(如上帝存在)?信仰是否必須有理性基礎?──理性與信仰之間,猶如科學與宗教的關係,兩者一致或相輔相成,還是衝突、水火不容,長久以來引發諸多討論。
相對於論究理性與信仰,或亦應注意到情感與信仰之間,情感向度在宗教信仰中亦扮演重要角色。如超越的信仰非理性所能認識、所能理解,但對信眾而言卻又如此真實,背後似有某種「情結」(complex),如諸多常人不能接受的現象或說法,在信徒心理卻是深信不疑。
「情」是重要的趨策力,不只在信仰如此,人世間形設的諸多活動亦然;然以「情」為動力若不能「以智導情」、「以理化情」,不免有所痴迷。
情感作為一種修行,在宗教中最常見的字眼是愛與慈悲,要人從私我、個己的小情,擴展到無我、無私的大愛;可知情感既可以使人迷,亦可以使人覺。
在信仰中,情感豐富、充沛是好事,而可以是一種正向的心理人格,因「情」而有所感;而對於苦痛或他人需求有所感,也意味著一種覺知,否則即是「麻木不仁」。
中國古人亦有「道始於情」之說,「道」在古希臘哲學原是「理」(logos);然相對於「理」而言,「情」也是「道」一側面,尤其在中國哲學更是如此。
如何透過「情」而有所「感」,「感」而有所「覺」,「覺」而有所「悟」,成為宗教徒所可以體認的。如此,從情感到感覺,從感覺到覺悟,步步高升,成了宗教修行的路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