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8日 星期五

觀看《沈默》有感

2018. 6. 3  Sun.
觀看《沈默》有感
看了《沈默》(Silence這部宗教信仰相關的電影,引起我內心一些迴響;影片中的神父為傳教、也為堅守信仰,歷經種種磨難,備嘗艱辛。

在遙遠東方、異文化國度中(日本),滿懷理想、滿腔熱血想要傳教,卻硬被逼迫著棄教或改宗,這叫人情何以堪?

然而故事卻血淋淋的發生著,如強逼踐踏聖母或耶穌聖像,用行動或言語污辱之,或者向十字架吐痰、吐口水等。若有不從,代價甚是慘烈,或用水淹、或用火烤,乃至對追隨的信眾施之以酷刑,甚而凌虐至死等。

面對信仰堅守不放,究竟是冥頑不靈、不知變通,還是擇善固執、專一虔誠呢?佛教會怎麼看待?

佛教不以「信」為主調求救贖,而是以「智」來得解脫;不是「因信得救」而是「依智得度」(即「般若波羅密多」),甚至盡破一切信仰上的執著(如般若、中觀經教所示)。

神父若為自己生命苟活,棄教是不當的,但若為了他人設想,棄教應是可以理解的,甚至在佛教看來是一種菩薩行,否則他人為你而死,因你堅守信仰而他必須死,這在理上似乎說不過去。

正信佛法中,絕不會強迫他人改變信仰轉向佛法(這是《沈默》片中對佛教的誤解),也未必有所謂棄教、改宗或變節等問題,反而是要人避免落入愚忠、愚信或迷信之中。

其間的關鍵在於「動機」考量,讓衡量的重點不再是自己,而在於苦難眾生,以及佛教的未來及永續發展。如1963年越南佛教僧侶廣德法師之「自焚」,抗議越南政府領袖吳廷琰對佛教的迫害,乃至近來西藏人之「自焚」皆是。

對於藏人「自焚」,達賴喇嘛曾表示,他只能保持緘默,不能多說什麼,什麼也難以開口。一來佛教是尊重生命的,絕不提倡暴行,也不會輕易支持自殺;二來「不自由,吾寧死」,面對家園被佔領、信仰被摧殘、尊嚴被踐踏、文化被破壞,又如何能坐視不管、苟且偷安,而以更激烈的方式反抗之? 也因此達賴喇嘛表明有他的苦衷,進退兩難,因此不願多說些什麼。(Cannot condemn self-immolations: Dalai Lama to NDTV

然而他卻提到了「動機」的重要,這「動機」猶如佛法所說的「意業為重」。可知「自焚」既可以是偉大的菩薩行,也可以是殘虐暴行,關鍵就在「動機」。凡不是為自己設想,而是為他人、為信仰長遠發展設想,則一切應是可以接受的,或至少是可以理解的。 

佛法信仰之可貴(或者說特別),從不同宗教對比中可以看出;對宗教信仰有興趣的人,或可以找時間觀看《沈默》這部電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