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10.31 Sat.
從「人間佛教」到「公民佛教」
一個良好公民首先要有道德素養,公民素養有時意味著道德素養,或所謂的「公德心」,小時候上「公民與道德」就是這樣教導我們的。
就「人間佛教」觀點而言,佛教徒「公民意識」之覺醒,也是修道乃至成道的一部份,尤其在大乘佛法的脈絡下更是如此;人間佛教之「即人成佛」也是要人先做好一個人,再談成為一個佛教徒,做好一個人也意味著做好現代公民。
所謂「不依俗諦,不得真諦」,佛教徒對於公民身份之體認是重要的,唯有對於公民價值理念的自知自覺,成為一位現代公民、具有「公民意識」,才會有基本的「道德意識」。
尤其行在菩薩道上的佛教徒,更需要有良好的公民素養,因應公共議題時,對於明顯的是非對錯,能有清楚的判斷,堅定站在公義的一方,否則成天學佛度眾,卻不免愈修愈糊塗、愈迷茫,做出的善行只是平庸的,甚至如此的平庸也可能導致不同形式的惡。
「人間佛教」的修學,當建立在「公民意識」之覺醒,「人間佛教」亦應包含「公民佛教」之意義,有好的公民素質才會成為好的佛教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