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9日 星期一

宗教人文脈絡下的慈濟研究

2020. 11.8  Sun. 

宗教人文脈絡下的慈濟研究

「信仰、實踐、療癒」是「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的辦學宗旨,信仰是關乎宗教的「典籍思想」,本所特重「儒釋道」東方宗教(尤其是佛教),實踐是宗教的「入世關懷」,體現宗教精神於社會環境中,包括文化教育、倫理道德、慈善工作、組織運作等,療癒則是宗教的終極目的,亦即「苦痛解除」。

 

以「信仰、實踐、療癒」統括本所特色,可說是「典籍思想」、「入世關懷」和「苦痛解除」三大類,課程的設計規劃大致環繞於此,每位教師的開課約略不出此三面向。

 

就我個人開課而言,佛教哲學、宗教哲學、比較宗教是「典籍思想」,佛教現代化、佛教倫理學是「入世關懷」,佛教心理學是「苦痛解除」;有一些課程可以橫跨不同向度,如人間佛教既有「典籍思想」亦有「入世關懷」。

 

「信仰、實踐、療癒」之課程分類僅是大體而言,未必有截然區別,以之作為辦學宗旨並設計課程,至少理念和方向上朝此目標前進。 

「信仰、實踐、療癒」的辦學宗旨下,又分有慈濟組」與「宗教組」兩組。事實上,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既是從事宗教人文相關研究,另設「宗教組」似乎是多此一舉;然而「宗教組」乃相對於「慈濟組」而言,正因「慈濟組」之對照有「宗教組」,更確切的說「宗教組」應稱為「一般組」。 

或許可以這樣理解,「慈濟組」是宗教與人文研究所」的「特訓班」,為培養慈濟人才、從事慈濟相關研究所設。如此相對於「慈濟組」亦可以「慈濟專班」稱之,在「宗教(組)」課程的修學基礎下開展慈濟研究;不同的是,隸屬此「專班」的研究生,在必修(及必選修[1])課程上有一定規範,以利於將來的慈濟研究。 

總之,本所不是「慈濟學研究所」,而是在「宗教與人文研究所」的架構下設立「慈濟組」或「慈濟專班」,如此自是強調宗教與人文的學科素養;相信慈濟研究之深刻紮實,自有賴於此等學科背景知識之豐厚充實。 

相關文章 「慈濟組」課程淺見


[1] 所謂「必選修」是從「信仰、實踐、療癒」之課程分類中,選出特定課程讓同學們自由選修,例如五門課程必選其中三門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