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留『後』潤生」

2017. 11.16  Thurs.
「留『後』潤生」
台灣「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年輕人不生、人口老化,國家競爭力相對變弱,政府甚而升級為「國安」問題。

我年紀四十好幾,已過了養兒育女的最好時光。雖然五、六十歲當爸爸的例子不少,但我自覺心力體力大不如前,未必適合再生,但看到許多人拼了老命奮力「求生」,動容之餘也告訴自己不需輕言放棄。

再生孩子對我而言會是「喜憂參半」!喜的當然是新生命誕生,每每看到小孩子純真稚嫩的臉龐,內心就感到歡喜;但喜歡小孩未必樂於照顧小孩,因此憂的是自己時間又將被壓縮,距離「少事、少業、少希望住」的從容生活又遙遠一步,不只難以清閒,原先預計的工作計劃也勢必受到影響。

然而想到來當我們孩子,或者在我們家出生的小孩,福德因緣應不會太差。撇開年齡和體力的因素,在我們有能力、有條件的前提底下,若能多生就不妨多生。生小孩不僅是為了自己,而且也是「為國舉才」,希望留下優質的下一代,為世界的美善盡一分心力。

菩薩「留惑潤生」、「乘願再來」為的是苦難眾生,且不用談到此高遠理想,對我而言把「自家」照顧好已是功德一件。其次,自己有限的一生無法做到的,或可寄望於下一代乃至下下一代,接續菩薩道的理想與志業,因此「留『後』潤生」──留下後代滋潤群生,成為了另一種可能。也因此我會樂見「再生」的可能。

當小孩同在一起真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