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1.08 Wed.
超越宗派與開宗立派
太虛大師及印順導師重申「不作一宗一派之徒裔」,將佛教整體發展的利益,置於個別教團之上,認為專承單一宗派,易於形成門戶之見,乃至高推自宗而忽略他宗優點,對於整體的佛教可能有取一漏萬之慮。[1]此外,佛陀當初創建佛教,包括僧團制度,其原始立意相當崇高,包含了對私有制的勘破;因此出家的目的,在於捨離個己之私,而著眼於十方、著眼於整個教團。
然而後期佛教的發展,有著從「公天下」走到「家天下」的傾向,[2]佛教的道場漸漸子孫化、私有化,喪失僧產為公及佛制十方道場的精神。由於後期中國佛教個別的宗門意識過於強烈,山頭主義盛行,彼此間各擁其主少有往來,造成壁壘分明的現象,太虛及印順視此為佛教發展過程中的不良現象,故反對專承特定宗派。[3]
今日台灣各大道場不少皆已開宗立派,如法鼓山有「中華禪法鼓宗」,慈濟有「慈濟宗門」、「靜思法派」,佛光山亦有言「佛光宗」等,這是否違背了太虛大師人生暨人間佛教的理念呢?
事實上,宗派的定位有助於身份的認定,尤其對信仰者來說,此定位應該是重要的,使得信眾們有信仰的中心,而有所適從、有所依歸。就如同政黨政治中,政黨、派系存在之必要性;不過必須留意的,政黨成立之目的乃是為國家和人民服務,而不能本末倒置,把政黨利益置於國家、人民之上。佛教中的宗派亦然,佛教與眾生的考量,須優位於宗派之上、之先,如此宗派才能真正發揮其為佛教、為眾生的功能。可知宗派之創立,有其方便權巧之施設,而不讓宗派意識凌駕於佛教信仰之上,否則開宗立派的同時即有所窄化,甚至帶有排他性、侵略性。
此外,印順法師<人間佛教要略>中談「時代傾向」,除「青年時代」、「處世時代」外亦強調「集體時代」,重視團體組織的重要性,認為有健全的組織運作才有益於利他志業的推廣,因此宗派的創立或也有這一層次的意涵。
如昭慧法師所表示的,宗派會讓人有歸屬感,慈濟立宗即有團結信眾的功能。[4]早期的證嚴法師並不強調宗派概念,也認為慈濟並不屬於佛教史中的哪一宗,而是依循著佛陀的本懷,實踐拔苦予樂的慈悲精神。[5]但後期由於方便開演的必要,以及為團結大眾來凝聚共識及向心力,以增強入世實踐的效能,因此以開宗立派的形式來倡導人間菩薩道。[6]證嚴法師亦曾指出「靜思法脈」及「慈濟宗門」並不是現在才開始,而是早在四十多年前,從印順法師得到「為佛教,為眾生」這六個字時,即深植在其心中,決意貫徹此菩薩心行,以此法脈、宗門作為實踐菩薩道信念的方便。[7]
總之,基於「團結力量大」,也由於度眾之「方便」,開宗立派似不可避免;但在此同時除了強調自宗的發展外,也應著眼於整體佛教的思考和觀照;亦即,雖有宗門傾向,但同時又避免門戶之爭,不落於一宗一派之偏私或偏執,如此才能合太虛、印順兩位大師的本義。
部份修改自 拙稿<印順學派與慈濟宗門──試論印順思想對慈濟志業開展之可能啟發>,《玄奘佛學研究》第十七期,2012/3。
[1] 印順法師提到在〈太虛大師菩薩心行的認識〉一文提到:「所以專承偏宗,會造成高推自宗,鄙棄他宗的風氣。鄙棄了一分,結果是削弱了佛教的全體。」收在《華雨香雲》頁318 .
[2] 所謂的家天下、公天下,是借用過去中國政權傳位的語彙。夏朝以前是所謂的公天下,著重於傳賢不傳子的禪讓制度。而夏朝之後,開啟了家天下的局面,即父死子承,兄死弟承的自家人承繼的傳統。
[3] 過去中國佛教存在此一現象,現今台灣佛教也有相似的問題,如宏印法師曾評點台灣佛教發展而說道:「佛教團體有很多電視頻道,如法界衛星、佛教衛星、佛光山人間衛視、慈濟的大愛頻道、淨空法師的華藏衛視等,頻道很多,也是資源分散,缺乏互動交流,更談不上整合。這些側面觀察,都是佛教界的隱憂。反映在整體佛教界,說直接些就是山頭林立,派系之間形成門戶,彼此互不往來,這種情形是不健康的現象。我認為這些派系應打開心胸,我看佛教的興衰,希望有新生代優秀傑出的人才,能夠起「後浪推前浪」的作用。現在佛教界的年輕一代,學問好、能力強、辦事效率高者不乏其人,但是格局既大、胸襟寛、度量好的領導人物則少。今天台灣佛教界最缺這種能夠跨越派系、具有十方精神的人。」見卓遵宏、侯坤宏採訪《人間比丘之路──宏印法師訪談錄》,台北:國史館出版,2007年,頁262。長年推動佛教教育的恆清法師,也曾建議各個佛教組織所創辦的佛教大學能合作,把人力、財力及智慧結合一起,辦一個頂尖的一流大學,但也因佛教界皆各自為政、老死不相住來而作罷。見侯坤宏採訪《杏壇衲履──恆清法師訪談錄》,台北:國史館,2007,頁143。
[4] 見〈昭慧法師訪談錄〉,收在邱敏捷《「印順學派的成立、分流與發展」訪談錄》,台南:妙心出版社,2011年,頁244。
[5] 如德傅法師說:「不難發現,過去無論是慈濟會眾或外界問起:『慈濟所依循的佛典與修行的法門是什麼?』或問『慈濟是什麼「宗」?』時,上人都是簡要地回應,慈濟並不屬於佛教史料中的哪一宗,只是依循著佛陀的本懷,走入人群為苦難眾生拔苦予樂,『做就對了』。」見《真實之路:慈濟年輪與宗門》 台北:天下文化出版,2008年,導讀頁四。
[6] 如證嚴法師說:「慈濟宗門,『宗』即宗旨,大家既依其出家入慈濟宗門,入此門來就要守住慈濟之宗旨。過去之祖師大德開立禪宗或念佛宗等等,但我非打禪亦非念佛,則慈濟宗門的宗旨為何?人間菩薩道!將佛陀的教法落實人間,教人在生活中力行佛法,這就是人間菩薩的使命。」釋德凡《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台北:慈濟文化,2008年,頁80~81。
[7] 證嚴法師說:「其實,『靜思法脈』不是現在才開始,『慈濟宗門』也不是現在才說。早在四十多年前,我在皈依時從師父得到『為佛教,為眾生』這六個字的那一剎那間,就深植在我的心中,直到現在。」釋德凡《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頁7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