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8日 星期三

勇於在信仰上做自己

2017. 11.05  Sun.
在信仰上勇於做自己
學術研究重於「求真」,根據事實發掘真相,而且是幾分證據說幾分話。但學術方法用在藝術、道德和宗教等領域,以「求真求實」的方式深研細探,則未必合宜得當,畢竟美善與神聖未必全然可採分析式、化約式的解讀進路。

學術研究是一回事,美善與神聖關懷又是另一回事。如一幅自己非常喜歡的畫作,愛不釋手,有一天發現不是出自某名家之作,這不應影響我們對這幅畫的喜愛,因只要畫得精微高妙,就有一定收藏價值;相對的縱使是名家也常有失手之作。

相似的,一對父子共同生活十幾、二十年,情深似海,但倘若有一天爸爸發現小孩不是自己的親骨肉,小孩也得知爸爸和他沒有血緣關係,難道至此之後父子倆恩斷義絕嗎?相對的,真正的愛是超越血緣上的界定,沒有骨肉間的心手相連還能愛得深刻,那才算是真愛;反之,這世上很多父子血脈相承,彼此之間卻又心靈遙遠。

面對信仰亦然!即便學術考證與自己的信仰認知未必一致,但只要所信帶來生活上的美好,感受到寧靜、安祥與喜樂,這樣的信仰就值得不計代價堅守下去,「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一如印順法師在<大乘是佛說論>表示:「你們的提出這一問題,好像是懷疑大乘,而實是不能忘情於真常唯心論。信仰是應該堅強的,是不可隨便的因他人而輕易放棄自己的;這是應有的態度!」

信仰分歧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不同信仰的人皆會有不同看法,選擇一個宗教的同時即有違於另一宗教;如一旦選擇了佛教,基督教徒、回教徒等即不表認同。因此,不需要太過於理會外人的觀感與認定,當中包括學術上的見解,因為無論如何都會有不同聲音、不同判定,我們應放膽在信仰上勇於做自己。

人生不過是求個安心,只要自覺心安,一切隨人說去,畢竟真理是從實踐中親身受益,而不只是從理論的正誤去認識;相對的大多數學者所感受到的喜樂往往不及於一虔誠的信仰者,可知空有宗教知識卻感受不到宗教情懷、宗教氣息,才是一件憾事。

相關文章  堅定信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