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6日 星期一

《雜阿含經》第262經讀後有感

2021. 4.21  Wed.

《雜阿含經》第262經讀後有感

《雜阿含經》從第一經記載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乃至於「觀受、想、行、識無常」,表示「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五蘊的苦、空、無常、無我,貫穿整個《阿含》的教導,甚至是整個佛法的基礎。

但五蘊無常延伸到無我,以及空寂、不可得、愛盡、離欲、涅槃,非是所有人所樂聞、聞解。另一知法、見法之得「正見」,佛法又以「因緣法」來解說──「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迦旃延!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謂此無故彼無」此可見《雜阿含經》第262經(以及《雜阿含經》第301經),五蘊無常、無我的擴大觀照,即是十二因緣觀。 

由此可知,無常觀、無我觀、因緣觀/緣起觀等,在佛法中可說是相近義理,就某種意義而言是同一道理,五蘊(或「五取蘊」)觀照說明了眾生生命之存在狀態,十二因緣則說明眾生生命之連續存在,當中「愛取」是眾生(尤其是人類)之所以苦痛的要因。 

無常觀、因緣觀,都說明「所有集法皆是滅法,此是真諦,非為虛妄」,再次顯示法法相類、相潤、相益、相因的理境。 

相關文章  法法之相類相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