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業報與慈悲下的正義

2018. 11. 12  Mon.

業報與慈悲下的正義

佛教關心解脫,彼世的理想往往掩蔽了此世的關懷,如此佛教常被認為忽略正義,而受到一定批評。誠然,不管初期佛教的業報說,或者大乘佛法的慈悲觀,似乎都是對人世間正義實現的漠視。

 

業報理論說明人今生之所以如此,皆關乎過去生的造作;面對不公義情事,不是「安之若命」,就是「心如止水」,畢竟善惡有報,錯誤的一方終會「自食惡果」,於是也懶於去改變或介入。

 

此外,大乘佛法慈視一切眾生,天下沒有不愛的人,其中亦包括惡人;一切惡人不過是一念無明的惡行造作,因此需要的是憐憫和同情。

 

然而,以上僅是單一側面的法義解讀,流於「一廂情願」之失。事實上不管是業報理論或慈悲思想,未必都輕忽了正義的概念,相對的卻是一種強化和提昇。意即,佛教的正義觀不同於世間之認知,而有其特定的脈絡,對此自是說來話長,以下只簡略言之。

 

一個人若希望來生不想受到不公義的對待,今生就要更積極揭發及介入不義;如此,正因為重視業報,所以更需要實踐正義。此外,因悲憫世間苦難,任何眾生遭到不義對待,菩薩更應勇猛無畏的濟弱扶傾,而不是冷眼靜看他人苦痛的發生。

 

正義是當今社會重要價值、重要觀念,如何從佛教觀點進一步省思,實值得留意;稍回顧過去所寫,才發現已寫小篇拙文如下,其中觀點的淺陋粗糙自待日後完整細密之深述。


正義四層次  堅守正義但毋須太過認真  正義優先於慈悲  正義的貢獻與局限  正義是第一美德?  「防惡才足以言善」 正義與效益 正義何處尋?  淺談佛教懲罰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