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8日 星期一

太虛與印順之間四之一

2021. 3.1  Mon.

太虛與印順之間四之一

  《印度之佛教》是印順早期一本重要著作,他的佛學見解、義理判攝已大致底定,但所作的「判教」卻是他的老師太虛所不以為然的;如書中五期佛教說之「第一期」即可看出明顯對立,相較於印順之「聲聞為本之解脫同歸」,太虛認為當是「佛陀為本之聲聞解脫」

  佛法修學以「佛陀為本」是顯而易見的,印順自也會接受大小乘佛法皆以「佛陀為本」,只不過印順所說的「聲聞為本」卻是「聲聞為主」的意涵,表明佛在世時宣說的佛法乃以阿含經教內容為主的歷史事實,故列為「第一期」佛教,在「佛陀為本」的根本信念下,強調史實事證之論據所在。

  印順之「聲聞為本」、「阿含為本」,實亦是「緣起為本」;相對於此,太虛之「佛陀為本」卻是以「佛性為本」,如此兩人論爭之核心之一在於「佛性」與「緣起」的定位抉擇,包括空常先後與空常取捨之析辨,以及圓滿或純正、融貫或辨異之不同路數與風格取向。[1]兩人之論爭似可藉下列簡表作對照:

太虛之「佛陀為本」

印順之「聲聞為本」

佛性為本

緣起為本

真常論

性空論

依理/信推事

論事推理

圓滿 

純正

融貫

辨異

中國佛教本位

印度早期佛教

 

[1] 太虛與印順論爭之癥結點及長期商榷,如印順所說:「卅二年夏天,我的《印度之佛教》出版,引起了與大師的長期商榷,也可說長期的論爭。問題的重心在:我以為大乘佛教,先是性空唯名論,次是虛妄唯識論,後是真常唯心論。我從佛教流行的情況說,從佛教思想盛行的主流說。但大師以為:先真常唯心,次性空,後唯識。大師雖承認說一切空的經論,比之說真常不空的(如來藏、佛性),盛行的時期要早。但真常唯心為佛果的圓滿心境,為一切佛法的根本,所以應列於最先。我懷念大師〉,收在《華雨香雲》(Y23p3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