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9/16 Weds.
典型在夙昔
現在的學者相較於數十年前,真是幸福多了。百年來華人世界政局動盪不安──革命、北伐、抗戰、國共內戰等,在大陸又歷經文革,台灣亦有白色恐佈等,學術研究常因戰亂或政治因素而斷斷續續。
而且研究資源相當有限,沒什麼國家經費補助,亦少有研究奬勵,但真正有心在學問上鑽研的,仍舊義無反顧,在有限的條件及艱難的環境中困頓成學。
相對地,現今的一切都安定許多,各項資源豐富,也不乏資金挹注,不需逃難、也不用怕講真話而鋃鐺入獄,這是上個世紀的學者所難以想像、享受的。
雖然動盪、動亂不在,但學界也不時無風起浪;如正因為資源太多,當分配不均或(學術)意見不一時,彼此間不僅相輕,甚至相互打壓、爭鬥,徒增許多紛亂。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學術環境中,想想老一輩「無所求」的為學精神就倍感可貴,僅僅只是單純、專注的做學問,把名利的一切都拋諸腦後,得或失、認同或不認同絲毫無損他們對學問的熱情與堅持。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文天祥《正氣歌》的最後四句,大致表達我對舊時讀書人的尊敬和嚮往,自覺在學問的成就上不能比肩接踵,但至少也要勉力地見賢思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