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8日 星期二

政客與政治家

2016. 6. 26  Sun.
政客與政治家
常言道:「身在公門好修行」,能在公共部門為民服務,可說是利他事業的實踐,亦有助於個人的修行。但現在民意高漲,公僕難為,面對形形色色不同需求,總是有做不完的事,解決不完的問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但政府官員不能一昧迎合大眾,把每個人的胃口養大;政府除了服務民眾,給大家方便外,也負有教化的責任。

例如前幾天,我所認識的一位波蘭籍政大博士生古正浩Piotr Kurczewski發起塑膠袋減用運動,向蔡總統請願,希望能規範民眾使用塑膠袋的習慣,包括隨袋徵收費用等。

政府為民眾興利之外也需要除弊,亦即我們的政府應以排除苦痛為首務,但未必以享受或享樂之提供為目標,亦即「拔苦」當優先於「與樂」。

政府讓人民食衣住行不虞匱乏,但不保證他們吃喝玩樂樣樣都有。

事實上,經濟成長發達,民眾荷包裡未必缺錢,但有錢花用,若沒有適度引導和教化,只是帶來更多破壞,造更多業。可知,政府為人民謀求舒適環境,滿足各種需要,但過度便利、浪費的生活習慣養成,可說是惡業造作的幫兇。

政客(politician)與政治家(statesman)的差別,一是短視近利,只圖眼前的好,在可預見結果的前提下儘可能討好民眾,另一則是目光遠大,不只想到現在,而且還想到未來,甚至想到更根本性、終極性之生命永續存在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