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4日 星期六

佛教界的思想家

2016. 6. 4  Sat.
佛教界的思想家
古代中國以科舉制度來遴選政治官員,書讀得愈多、考試成績愈高,則官作得愈大,於是有「官大學問大」一詞。

然而,官作得愈大學問真得愈好嗎?或未必然,這在邏輯上可能犯了訴諸權威(appeal to authority)的謬誤;如我們認為蔡英文當上了總統,因此她的各種判斷和選擇皆比一般人高明,包括科學知識上的判斷和選擇,但這顯然不是如此

「官大學問大」在宗教界上亦時而可見。若一宗教領袖獨領一方,信眾萬千,通常這位宗教家不再只是宗教家,卻也成了思想家,或自以為學問到家成了思想家,或者在弟子前簇後擁下成了思想家;這放諸台灣各大佛教山頭,皆不難看出此現象。

如果讓A山頭評論B山頭,查看思想深度如何,A不會認為B有什麼深刻洞見,最多只是教化人心的開示和利他事蹟而已(這固然非常重要,但未必需要深刻見地);同樣的,以B來評斷A,結果可能也相差不遠;這除了說明「各擁其主」,更印證了「旁觀者清」的道理。

然對於有真知卓見的人而言,名師不必然即是明師,實則AB都不能稱得上是思想家,自認為或被認為是思想家,不過是自我膨脹或情感投射的結果罷了。

真正的思想家是由哲學界、學術界來共同認定的,而不是靠自家信眾推崇來決定的;而且真正的思想家不是一昧地受人歌功頌德,反倒不斷地被檢視、質疑乃至批判,也從反覆地討論和挑戰的過程中,顯示這位思想家的重要性。

放眼近年來華人佛教界的法師中,唯一可稱為思想家而當之無愧的,大概只有印順法師,這是國內外學界所公認的。今天是印順法師圓寂十一週年,我願以此短文來紀念他、緬懷他!

2 則留言:

  1. 這時代,可能是敢言的人少了,也可能是願反思的人少了,持一滴水而棄大海,不能了解思想史的種種發展以借鏡,是學佛者最大的損失。讚嘆教授的敢言,希望導師在理清佛法思想的努力,能讓更多人受益。祝福您!^^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