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7 Wed.
從否定走向覺悟
不少佛教徒信佛愈深、固執愈重,不信還好愈信愈難溝通、愈難相處。可知虔誠信仰固然是好的,但信仰過於虔誠則易有弊端,愈是虔誠專注頭腦愈不清楚。如此「信智合一」的佛法修學理想不是沒有道理的。
佛教的特點未必在於信仰虔誠,而在於智慧啟悟,尤其般若、中觀的修學重點更是如此,以自我否定為邁向覺悟的第一步。
如《金剛經》之輾轉遮破:「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無有定法,如來可說」、「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等;包括龍樹《中論》反覆所言:「善滅諸戲論」、「滅一切戲論」、「悉斷一切見」、「為離諸見故」等,可知「滅戲論」與「離諸見」乃佛教慧學核心要旨。
自我反省、自我懷疑,乃至於自我批判、自我否定,才有真智慧可言,否則學佛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執迷不悟」,被另一個僵化的意識型態所綑縛,如此「收之桑榆,失之東隅」,最後依舊是「不增不減」;甚至執持習氣變本加厲,那可謂失大於得。
學佛原是為了覺悟,若總是自我感覺良好,沉迷在宗教氛圍中洗腦式的自我催眠,這都和慧學進修有所距離,甚至是偏離。因此作一位佛弟子當時時自我批判、自我否定,智慧是從不斷反思、懷疑中升起的,這是我從般若經教、中觀哲學所得之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