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9日 星期四

「以貌取人」

2018.3.25  Sun.
「以貌取人」
我們常說不能「以貌取人」,避免「先入為主」誤判一些事、一些人,然而「以貌取人」在中醫學觀點卻是可行的、必須的。如四診中之「望聞問切」,首以「望診」為重,甚至還要從味道來辨識身體狀況(「聞診」)。

一個人看起來虛弱無力,便可以得知他生病或身體有問題,所以「以貌取人」似是不可避免的方法手段,雖有其主觀性,但也有其客觀性。中醫之「病於內必形於外」的道理也在於此,依於體內的狀況而有身體相對應的外顯形貌,可從身體的外觀形色,來看內在的臟腑樣態。

雖然這樣的診治邏輯合情合理,但亦可能有其限度,因為總是有特例或異例,如此「面相學」、「顱相學」難以成為一嚴謹科學,只能大原則的掌握,而無法太過細部論定或推斷,否則「誤診」似容易發生。

事實上,不只要從身體判斷內在臟腑,也要從身體去衡定內在性格。所謂「相由心生」,外相、身體都和心靈、性格有密切關係,由相貌(尤其是面容)多少可以推知一個人性格如何。

只不過,身心都可以透過修煉而轉化的,猶如藝術品一樣乃是不斷創作的過程,因此只能大致的說,而難以斬釘截鐵斷言,否則易於落入「宿命式」解讀。如此,「以貌取人」固然會有所見,但亦可能有所限。

總之,「以貌取人」重於本能和直覺,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感通及第一印象,這雖不是很好,但亦有其可信度。現代醫學有了儀器觀測,卻往往失去「知人識面」的直覺本能,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