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9日 星期五

無明是造業根本


2018.3.8  Thurs.
無明是造業根本
佛教以「意業為(最)重」,亦即身口意三種行為造作中,意業是造業中最重的。可知,造業的關鍵取決於人的心念意圖,「故不故意」決定業的品質,這也是佛法處處談「心意識」,強調「修心」的原因。

然而,「意業為重」應是就身口意三者間比較而來,在業力造作過程中,「無明」應該是比心意更重要、更具關鍵性;或者所謂的心意、意圖實已隱含「無明」的指涉。

如果一切訴諸心意、意念,似易於落於「平庸之惡」或「惡之平庸」(the banality of evil──凡事只求自己心安理得,別人指示我就照作,反正不是我的意思、我的本意,不能於「大是大非」中清楚決斷,失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雖然「不知者無罪」,但「無知者有罪」;前者之「不知」在於不是故意的,而後者的「無知」在於視若無睹(或所謂「裝傻」),明知他人不公不義的苦難卻無動於衷(「見義不為」),徒找藉口讓自己安心、放心,可說犯了「作持戒」,眾善不奉行、當作而不作。

天下沒有犯人、罪人,只有無知的人、無明的人。佛教以「無明」為生死流轉的第一支,十二因緣從「無明」(惑)始而後有行業之造作,再而感召苦果(意即「惑、業、苦」的過程),可知相對於意圖動機而言,無明更是造業的關鍵、造業的根本。

相關文章  意業為重    萬惡痴為首 


另參  拙文<佛教「意業為重」之分析與探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