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

先當人再當修行人

2018.2. 25 Sun.
先當人再當修行人
佛法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好好做一個人,再來談修行,而不是本末倒置,忘失身而為人的本份。

佛法的「平實」,不離智慧、道德、慈愛、勇氣等美善價值的嚮往與實現上,既不好高鶩遠、也不故弄玄虛,因此先做一個人,再來談修行之可能,談成為佛教徒的可貴。

不只是佛教信仰如此,一切宗教亦然,回到人的主體,確立價值定向再來選擇某一宗教,以及選擇特定的修學法門。

倘若太早談修行,太早「入信」,心態觀念不夠健康正確,追求靈性關懷的同時,易於厭棄這個世間,處處看人不對勁,搞得自己「不成人』形」、「裡外不是人』」,還自以為是「超越」,輕視信仰以外一切事、一切人,最後只讓人覺得「怪」。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六祖壇經》這句話深具其理,這除了表露出「人間佛法」的特質,也標示出「即凡成聖」、「即人成佛」(「人成即佛成」)之重要意義。

相關文章 即人成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