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9日 星期三

為學與為政

2017.4.13  Thurs.
為學與為政
《論語》說:「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彷彿為學與當官並行不悖,可相互增益;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多半是「仕而優則『不』學,學而優則『不』仕」,意即官做愈大,學問就變得愈小,或者停滯,甚至可能鋃鐺入獄(如中研院翁啟惠院長)。

這不單是在政府部門當官,接任學校行政工作亦然;特別是現在大學招生不易,若要辦學長治久安,不至於「滅校」,則不免要積極下海搶救。

很少人學問做得拔尖,行政工作同時令人服貼,總必須在魚與熊掌之間有所取捨。俗話說:「身在公門好修行」,正因為有許多繁雜瑣事,得以訓練耐心、恆心,然把大多數精力花在行政庶務上,自是壓縮研究時間,相對的「身不在公門好做學問」,少了俗務牽絆更可以集中心力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上。

曾有學界前輩說,一個學者必須在行政工作與學術研究做一抉擇。胡適做為學者,年輕時暴得大名,中晚年行政職應接不暇,再加上他做人細心周到,花許多時間在社交應酬上,學問的進境相當有限,實可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牟宗三也曾表示,唐君毅為香港新亞書院的籌辦,耗費太多精神能量,大大影響他思想上的創新和突破。

總之,一個學者太過分心於行政工作,很難深入研究的創思,即便行政歷練是必須的。如果是「太平盛世」,學校系所一切發展妥當平穩,學者自可安心、放心做學問,這自是相當幸福的,否則面臨生死存亡之際,學者只好「請纓報『校』」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