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3日 星期四

好人多做「壞事」

2017.4.10 Mon
好人多做「壞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即便佛門淨地亦然。這幾年聽了不少佛教寺院內部紛爭,心理頗多慨歎。我作為一個在家佛弟子,本無置喙餘地,也都事不關己;但或許我是個佛教學者,關心佛教生態暨未來發展,因此還是會傳到我耳裡。

讓我感到遺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紛爭,敗陣下來、必須出走的,往往是良善正派的一方,他們沒有害人之心,卻易有受害之實;相反的世俗塵欲粗重,好於逞凶鬥狠的卻佔了上風,十足是「劣幣驅逐良幣」。

例如老實修行、會讀書、善於講經說弘法的法師,易受到信眾歡迎,如果同門師兄弟心胸度量不夠,他/她們不免招嫉而飽受排擠打壓,也因此在台灣有不少出家眾不住道場,上述的原因便是其一。幸運的話,他們自建精舍自力更生,不幸的話就四處飄泊掛單,成為某種意義下的「流浪僧」。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這用在出了家的佛,似乎也是如此。淳厚踏實的修行人流離失所在外,坐嘆上一代留下的寺產被師兄弟把持、霸佔,內心當然不是滋味;「壞人台上唱戲,好人台下生氣」,或表達出這樣的心情。好在佛法是最佳的依怙、最好的安慰,足以讓人生的不如意淡然釋懷。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必要時當還是該起身相爭,據理、據「法」力爭,不管是世間法或出世間法。太過清淨辦道,乃至自命清高,自絕於世俗塵心之外,似乎不全然是件好事。

所謂「不依俗諦,不得真諦」,對於俗世的一切,包括人心私欲運作,當有一定的敏銳度,若不知防範、因應,及至於對治、度化,似不足以言菩薩行。「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面對流氓、度化流氓就要用流氓的方式,這或也是中國佛教祖師主張「佛性有惡」的原因(之一),而少林寺以少林工夫名揚天下,習武多少亦也是為對付外敵之欺凌。

如此,好人之做「壞事」,未必僅是壞事,而可以是某種方便,「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使好人不再受到迫害。然而,「為惡無近刑」,其間重要前提是好人必須是聰明人,懂得靈活善巧運用,否則「畫虎不成反類犬」,別人未受到牽制之前,自己已重傷在先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