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日 星期六

淺談原諒

2017.3.27  Mon.
淺談原諒
如果我們原諒別人,若對方不承認有錯、亦不接受,這樣的原諒是否還是原諒呢?──如十四達賴喇嘛表示,他願意原諒中國政府對西藏人民與文化的侵害,然而中共會接受他的原諒嗎?如果接受原諒,不已承認他們所作所為之錯謬嗎?

事實上,即便帶來傷害的人(加害者)不認為自己有錯,受害者寬大為懷之諒解,依然仍是諒解。一如我們感謝一個人,若被感謝的人未必接受我們的感謝,卻僅視之為無心之功或舉手之勞,這樣的感謝猶然是感謝,至少禮多人不怪,我們也心安理得。[1]

此外,道歉亦復如是,只要出自真心的道歉,而且盡一切可能、努力賠償及彌補對方損失,即便對方不領情,如此誠意十足的道歉已然減少缺憾(至少對道歉者而言)。

相對的,如果我們有人辱罵我們,我們心如止水,不隨之波濤起伏,這樣的辱罵還是辱罵嗎?一如《雜阿含經》(1152)曾表示,若有人以粗惡不善語罵辱呵責我們,我們若不接受,不與其一般見識,如此之責罵就不屬於任何人的。

相似的,如果我們懲罰一個人,如果這個人不承認自己有錯,或者他麻木不仁,懲罰對他而言不痛不癢,則這樣的懲罰(如同辱罵一樣),已然不再是懲罰了。

可知,當我們對人表達善意時,例如原諒、感恩、致歉等,若別人不接受、不在意,這樣的善意依然還是善意。相對的,當我們表達負面思緒、負能量或惡意時,或而懲罰、或而責罵、羞辱等,若別人不接受、不在意,這樣的惡意就不再是惡意了。


[1] 當然,這在學界看法不一,如Charles Griswold Forgiveness: A Philosophical Explor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書中認為原諒是有條件的,如必須承認錯誤、願意負責、表達後悔、保證不再犯等;但Glen Pettigrove卻視原諒是一種恩德(grace),重於內在德性(virtue)的涵養。見Glen Pettigrove, Forgiveness and Lov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照片取自Googl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