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3 Tues.
知足與感恩
偶然間讀到一句話:「追求財富,不如學會知足;知足才是最大的財富!」
知足的相反是貪心,佛教把「貪」視為人類煩惱之源,諸惡造作都和「貪」有關,因此防心離過,對治、調伏的重點也在於此。
知足在於「戒貪」,也在於「寡欲」;雖不至於無欲,但少欲才得以談知足。而這可說是所有修道傳統所重,不只佛教「戒貪」,道家亦如此,如《老子》說「少則得,多則惑」、認為「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且屢屢強調「知足者富」、「知足不辱」、「知足之足,常足矣!」等觀念,孔子也說人到了一定年紀要「戒之在得」。
知足是對自己所擁有的感到歡喜和幸福,珍惜所擁有的,甚至享受之,而不會去想自己所沒有的。人若老是「看無不看有」,只想到自己沒有的、失去的,則永遠也快樂不起來。
然而,知足是不夠的,還需要感恩,去感念自己擁有的一切,而不視為理所當然,因為不是所有的人皆如此有福,例如貧困、殘病之人便無福消受,身處兵荒馬亂的難民,每天更是提心吊膽過活,所擁有的皆朝不保夕,甚至是命在旦夕。
人多培養正向心理、正面的人格特質,才能喜樂過生活,毋怪乎慈濟「四神湯」中除善解、包容,首推即是知足和感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