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東哲西傳

2016.12.2 Fri.
東哲西傳
邱陽創巴(Chögyam Trungpa)仁波切是在西方世界弘揚佛法的先驅之一,他數十年前曾說:「佛教將以一種心理學傳來西方。」而邱陽創巴仁波切本身也以心理學的語言把佛教推介到西方。

近來佛法在西方的發展趨勢,證實了邱陽創巴的先見,如歐美近來所興盛的「正念」(mindfulness)風潮即是一例,正念中心(mindfulness center)如雨後春筍般設立,正念課程、書籍也推陳出新,應用在諮商輔導、醫療輔助、教育感化等。在英語世界有《正念研究月刊》(Mindfulness Research Monthly),每月報導正念相關研究、評論及研討會活動等。[1]

「正念」禪修是佛法西傳影響所及的一種形式,主要吸取南傳《尼柯耶》或北傳《阿含經》之「四念處」(住)法門所作的延伸應用,成為通俗、有效、簡易的操作觀念和方法。然而《尼柯耶》、《阿含經》雖代表佛法的基礎(「共法」),但卻不是全部,佛法西傳藏傳佛教諸多喇嘛、仁波切,以及東亞佛教的「禪」都引起西方世界的關注。

事實上,不只佛教,整個東方哲學包括印度和中國哲學亦將以心理學的方式傳佈於西方。如在中國哲學中「心性之學」一直是思想主調,視「心」為一切價值之源,在「心」的背後富有濃厚的「道德」意識,以成聖暨身心修養為終極目標。只不過心性論的探討主要限於學術界,[3]如何像佛教一樣以簡單、明確而且實用的方式,在教化上產生功能,似乎仍待開創。

如果放寬眼界設想,東方哲學暨佛學不只以心理學形式西傳,亦可能以一種美學(如身體美學somaesthetics)、養生學(theory of health)等傳至西方,而這就待後人的繼承、開創與發揚了。

[1] 見網址:https://goamra.org/publications/mindfulness-research-monthly/
[2] 當然,「正念」修持是一切佛法所共通,非僅限於南傳佛教,只不過南傳佛教專以此為重。
[3] 學術歷史和思想的討論,如Wm. Theodore de Bary, Neo-Confucian Orthodoxy and the Learning of the Mind-and-Heart,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1.Wm. Theodore de Bary, The Message of the Mind in Neo-Confucianis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