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7日 星期四

信仰的「出櫃」

2016.7.5  Tues.
信仰的「出櫃」
作一個學者必須保持客觀、中立的立場,宗教學者亦復如是。有些有虔誠信仰的宗教學者,為保有超然形象,不輕易表露自己的信仰,但此舉恐待商榷。

我也是有特定宗教信仰的學者,或者更明確說,我是有佛教信仰的佛教學者。

在我還是研究生時,喜讀印順長老的佛學著作,看到他的觀點受到誤解、乃至曲解,即起而為他力辯。曾有學界先進告訴我不要輕易表露自己的信仰,不要讓人貼上特定標籤至此定型

我並沒有全然接受前輩的話,因為我始終認為要忠於自己;自己是什麼、信什麼,就說什麼、做什麼,一切自然流露,不用刻意隱瞞遮掩。

相對的,我曾聽過一些學者刻意隱藏自己宗教徒的身份,若有人問起便極力撇清,認為這是私密之事,如果輕易「出櫃」,恐影響到他的研究客觀性或學術公信力。

但我認為大可不需如此,我們要先做一個真誠的人,再來談做一個中立的學者。

學者力求嚴謹、審慎是好事,也是應該的,但如果過於小心,性格轉趨保守,很多事裹足不前,乃至畏縮膽怯,那就不好了。

一個學者是不是宗教徒並不重要,而是如何作一個宗教徒,讓人因為你(這樣的宗教徒),而對你信的宗教生起良好印象。如以我個人而言,我不在意讓人知道我是佛教徒,特別是印順思想影響下的佛教徒,問題在於我如何表現,能否讓人因為我而對印順思想產生好感?

信仰需要「出櫃」,如此基督教徒才無愧於上帝,佛教徒無愧於佛陀,回教徒無愧於阿拉…….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