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5日 星期二

寬大為懷

2016. 7. 3  Sun.
寬大為懷
優婆離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原是大外道尼揵子暨耆那教的忠實信徒,但接觸到佛陀教法,幾番法義論辯後,心悅誠服歸依於佛。

佛陀接受優婆離的「改宗」,但卻特別提醒他:「汝默然行,勿得宣言,如是勝人默然為善。」要他默默歸依就好,不需大肆張揚,論辯取勝的一方當力求沈默低調。

這和《老子》第三十一章說「戰勝以喪禮處之」意趣相近,都是主張勝方謙和自處,否則「戰勝增怨敵,敗苦臥不安」,勝利如同敗一樣都會徒增煩惱,相對的「勝敗二俱捨」才能「臥覺寂靜樂」。

佛陀除了要優婆離保持低調,在巴利聖典記載要其慎重考慮,畢竟優婆離是有社經地位的人,此外也要求他恭敬供養他的老師,過去如此、現在未來也都要如此,繼續布施護持他們。

佛陀的寬大為懷,不只讓優婆離感到歡喜,也讓他復加敬重佛陀,因為過去他的老師都不是這樣教他的。佛陀明確表示,他從不說:「當施與我,莫施與他。施與我弟子,莫施與他弟子。若施與我者,當得大福,若施與他,不得大福。施與我弟子,當得大福,若施與他弟子,不得大福。

相對的,佛陀怎麼說呢?他說:「施與一切,隨心歡喜,但施與不精進者,不得大福,施與精進者,當得大福。

換言之,佛陀認為要儘可能行布施,以歡喜心多布施,但是布施給懈怠的修行人(不管任何宗教),都無法得到大福報,唯有布施給精進的修行人,才可以得之。

這意味著佛陀不認為只有供養佛教僧尼才是布施,供養其它宗教行者就不是。相對的,佛陀認為只要精進修持,在心地和道業上勇猛勤奮,即是大良福田,值得我們大力護持。

可知,精進與否成了判定修行人的一個關鍵,以及是否值得信施之供養。這似乎呼應了拙文<悲願為判準>的部份看法,亦即不論哪一個佛教門派,甚至不管什麼宗教,只要悲心殷切,時時以修道和苦難眾生為念,就是我們應該供養的對象。

佛陀對不同宗教的寬容、真誠和友善,讓人見識到他的偉大,在現今宗教交流、對話的時代中,具有發人深思的意義!

(以上可見於《中阿含經》卷三十二《優婆離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