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6 Mon.
「陪伴」教授
研究生撰寫學位論文至少都有一位「指導教授」,然「指導教授」之言「指導」,著重「由上而下」的師生關係,這固然顯示指導教授的專業素養,但也表達出一定的權威或威權。
或許我在慈濟社群待久了,日益習慣「陪伴」、「分享」等語彙,因此與其說以「指導」教授自我定位,或可以「陪伴」教授來自我期許;亦即相對於「由上而下」更重於「常伴左右」的互動,從旁協助他們的論文書寫。
「陪伴」研究生一同寫論文,以自己的經驗和知識背景,不只給予研究生方向上的指引,也提供可能的探索面向,讓他們在撰寫過程中愈益平順。但在知識追求過程中,不該有人是絕對的權威,如此才有助於知識的創新和開展,因此言「陪伴」或許比「指導」好一些,雖然聽起來氣勢弱化不少。
「指導教授」之英文為supervisor或advise;但adviser翻成「諮詢教授」、supervisor譯成「督導教授」,或許會比「指導教授」恰如其分。
無論如何,老師設身處地站在同學立場著想應是好的、對的,儘可能以「同理心」知道他們學習的需要與困局,讓教學過程成為某種知識「分享」,甚至是生命經驗的交流,如此以「分享」、「陪伴」為主的教學心態,當是我日後所要培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