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永懷印順導師

印順導師圓寂至今已有八年了,雖然色身遠去,但精神和思想卻常住在我心裏,我不時緬懷、追思起這一代高僧。特別是身處在慈濟的團體中,有著印順導師和證嚴上人的殊勝法緣,承傳著「人間佛教」的共同理想,更令人覺得難能可貴!

其中,導師和上人相識的過程最令人觸動。五十年前第一次見面,彷彿冥冥中註定師徒間的法誼──第一、上人有所堅持,不為受戒而輕易在戒場拜師;第二、上人返回花蓮前夕,興起請購《太虛大師全集》之念;第三、到慧日講堂購書後的一場大雨,留住了上人離去的步伐;第四、導師恰好駐錫講堂之中而得相見。

正是那分堅持、那套書以及那場雨,期間沒有太多言語,巧妙地牽起兩人的師徒因緣。數十年後,導師回憶起這段往事,也直說「因緣不可思議」。如此,從太虛大師、印順導師、證嚴上人,共同薪傳著人生或人間佛教的法脈,一起以「為佛教,為眾生」為心法,力行大乘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悲心和誓願。

如上人所說:「吾師,用生命灌注了佛教與蒼生」;導師一生心無所求,對世間一切不起染執,唯潛心於佛法的研修,孜孜不息探求佛法真義;所留下的著述,即是他心血的結晶,也是遺留世間最珍貴的資產。

在慈濟大學任教的這幾年,總覺得自己應該為導師思想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因此除了開設「人間佛教」相關課程,向學子們介紹導師的學說外,也時常撰寫學術論文,探討導師的著作和觀點,但始終覺得做得不夠多、不夠好。

在慈濟大學入口正方大廳有著導師的銅像,此銅像既不放在慈濟醫院、也不置於人文志業中心,而是放在大學的核心地帶,我想當中必有一定的象徵或指標意義,不僅因為導師是本校創辦人的師父、當代的佛學泰斗,同時也提示我們對學術「求真」精神的重視與推崇。

在導師圓寂八年的今天,身處在慈濟大學之中,憑藉著導師和上人的殊勝法緣,我們對導師思想要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也唯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才是對他真正的尊敬!(佛教慈濟大學 宗教與人文研究所 副教授 林建德)

原刊於《慈濟月刊》557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